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2009-02-21刘相根吴秋芬郑晓华
刘相根 吴秋芬 郑晓华
摘要介绍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放苗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内容,以期指导茭白田中养殖泥鳅。
关键词泥鳅;生态套养;茭白田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47-01
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原理,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茭白、泥鳅双丰收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田块选择与整理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的田块。面积以666.67~1 333.33m2为宜,底质以保水性能良好的砂壤土为佳。田块修整,包括鳅沟、鳅窝和田埂的建设。鳅沟是泥鳅配套栖息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田”字或“井”字形,沟宽40cm,深50cm;鳅窝设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鳅窝宽1~2m,深50~60cm,鳅窝与鳅沟相通。鳅沟、鳅窝的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6%~8%。在开挖鳅沟、鳅窝的同时,利用土方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板60cm,以保证茭白田蓄水时田板水深达20~30cm,鳅沟水深0.7~0.8cm。田埂顶宽30cm,田埂内坡覆盖地膜,以防田埂龟裂、渗漏、滑坡。套养泥鳅的茭白田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在加注新水时,有利于田水的充分交换。进水时,将注水管悬空,并在水管出水处绑1个长50cm的40目筛绢过滤袋,以防止野杂鱼、蝌蚪、水蜈蚣、水蛇等敌害生物随水入田。排水口安装由密网眼铁丝网制成的高50cm、宽60cm的长方形拦鳅栅。拦鳅栅顶端高出田埂10cm,为防止暴雨引起排水口不畅而发生田水漫埂逃鱼,可在靠排水口一边的田埂上开设1~2个溢水口,溢水口同样安装牢固的栏鳅栅。安装围栏的目的:一是预防泥鳅翻埂逃逸;二是防止蛇、蛙等敌害生物入侵。具体方法:在田埂顶部每隔1.5~2.0m钉一直立的木桩,沿木桩围1道直立的塑料薄膜,薄膜上端固定在木桩上,下端用泥块压实盖牢,薄膜墙高度为60~80cm。
2放苗前准备
鳅苗放养前10d左右,用生石灰225~300kg/hm2或漂白粉15.0~37.5kg/hm2,对水搅拌后均匀泼洒。在茭白田灌水前,施发酵后的猪、牛等畜、禽粪9t/hm2左右,其中3 750kg/hm2均匀地施于鳅沟,其余的施在田块上并深翻入土。翻土时要注意保护好沟、窝。
3鳅苗放养
茭白田套养泥鳅有2种模式,一是放养亲鳅,让其自繁、自育;二是放养鳅苗。另外,还可适当套养少量的白鲫和鲤鱼夏花。放养鳅苗,可从市场选购笼捕的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鳅苗或购买池塘人工繁育的苗种。放养规格以全长5~6cm以上的2龄苗为好。鳅苗放养前均需进行鱼体消毒,用3%食盐水或10~15mg/kg浓度高锰酸钾浸浴8~10min,以防体表疾病的发生。另外,要剔除受伤和体弱的鳅苗。待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淀后(一般在茭白移植后8~10d),可先放养20~30尾进行试水,在确定水质安全后再放苗。一般放养37.5~45.0万尾/hm2。
4饲养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以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饵料。在养殖过程中应对鳅沟、鳅窝定期追施经发酵的畜禽粪等,也可施用氮、磷、钾等化肥。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泥鳅食谱很广,喜食畜禽内脏、猪血、鱼粉和米糠、麸皮、啤酒渣、豆腐渣以及人工合成的饲料等。当水温在20~23℃时,动、植物性饲料应各占50%;水温24~28℃时动物性饲料应占70%,日投喂量为鳅鱼体重的3%~5%。但在具体投饵时还应根据水质、天气、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日常管理
茭白移植和苗种放养初期,水位保持在10~15cm。随着茭白长高,鱼种长大,要逐步加高水位到20cm左右,使鳅鱼始终能在茭白丛中畅游索饵;高温季节特别是夏季要适当提高水位或换水降温,以利鳅鱼度夏生长。要坚持每天巡田,仔细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拦鳅栅有否堵塞、松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蛙卵、水蜈蚣等应及时用抄网捞除。如有水蛇,可将稻草扎成直径30cm左右的大草捆置于鳅窝中,水蛇易将草捆做成蛇窝,不定期提起草捆将蛇抖出。出现水鼠可用毒鼠药诱杀。
6病害防治
在鳅病防治上,应定期外用消毒杀菌和杀虫药物,定期投喂药饵(如土霉素、大蒜素等)进行病害防治。在茭白的病害防治上,以生物防治为主,可采取生物制剂防治,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早防早治,防重于治。在操作时以喷雾为主,用药后及时换水。
7捕捞与上市
在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市场需求“捕大留小,分期分批上市”。捕捞应分2次,一是9月下旬前后捕捞,直接上市或暂养囤存后上市;二是11月下旬,天气转冷前,彻底干池,集中捕捉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