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2-21叶佳宽蓝呈荣
叶佳宽 蓝呈荣
摘要云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着绿化总量小、宜林地多、林分质量较差、防护效能低、资金管理不到位、护林队伍建设与管理落后、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问题;对策;浙江云和
中图分类号S7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00-02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居丽水市中部,位瓯江上游,龙泉溪贯境而过,丽龙公路穿城而过,有较丰富的森林、水力、旅游资源。全县面积984km2,其中林地面积8.07万公顷,耕地4 866.7hm2,水域3 333.3hm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10乡4镇、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1.09万人。近年来,云和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防护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场化动作,工程化管理,标准化经收”的要求,切实加强林业工作,林业取得长足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8%。多年的实践证明,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致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境内的逐步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承载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态林资源难以有效担负云和县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林业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在云和县建设以森林为主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势在必行。
1云和县生态公益林现状
云和县林业用地面积8.0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8%。全县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3.44万公顷,分布在12个乡(镇)、2个国有经营单位、125个行政村,涉及8 598个农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7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瓯江上游——龙泉溪流域的石塘、赤石、紧水滩、云和、大源、朱村等10个乡(镇)及云和林场、营林公司2个国有经营单位。省级生态公益林6 425.7hm2,主要分布在雾溪、云和、云坛、安溪等8个乡(镇)和云和林场、营林公司2个国有经营单位。
2存在的问题
2.1绿化总量小,宜林地多
从目前云和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看,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还较小,有林地面积占公益林总面积的比例相比之下还很低,绿化总量小。另外,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积1 133.3hm2,占公益林面积的3.3%,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县的生态公益林绿化总量不断增大。
2.2林分质量较差,防护效益低
一是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二是从目前树种结构看,仅有马尾松、杉木等较少的几种树种,结构较单一;三是从建设结构看,没有形成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存在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的问题,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2.3资金管理不到位
在全县范围有些乡(镇)没有按要求发放补偿资金,有延迟的现象出现;也有些乡(镇)补偿资金发放出现差错的,而没有及时进行纠正。
2.4护林队伍建设与管理落后
不按规定选聘或解除聘用关系,每年开展护林员业务培训较少,有些乡(镇)没有专职护林员,有些乡(镇)专职护林员素质不高,只挂名不做事。
2.5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够健全
多年来,在全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造林投入较多,管护投入较少甚至于几乎没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不够健全,乡(镇)没有专门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加之分布广泛,点多面广,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任重道远。
3发展对策
通过分析,从目前云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云和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建设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3.1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
一是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在新区划的公益林区交通路口及时设立宣传牌、监督岗、公示栏,对一些已经陈旧破损和内容有所调整的公益林宣传牌及时更新,同时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林区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三是把领导干部纳入宣传对象。不断强化各级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当成一件关系地区生态安全的大事,长抓不懈。四是加强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林业部门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向林区群众发送有关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2科学规划,全面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制定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同时,对每一块宜林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树种、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统筹考虑,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年度,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职责,限期完成。
3.3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培育复层混交林。同时加大科技力度。生态公益林地处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带,造林难度较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
3.4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
一是损失性补偿资金管理。根据生态公益林专项补偿资金管理的要求,县政府及时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先由各行政村编制好补偿资金发放清册,由经营单位(农户)签章认可,并在各村上墙公示后由乡(镇)公益林管理委员会汇总,上报县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审核,核实无误后由公益林管理站报县财政局审批,最后县财政局将补偿资金拨付到信用社,由信用社直接打入专设的经营单位(农户)存折。二是管护资金管理。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到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建立专户实行封闭管理。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为200~400hm2,年平均工资为6 000元,护林员工资报酬按季度发放60%,剩下的40%要在年终考核后一次性发放。基本工资:每季度由乡(镇)公益林管理站监管员根据护林员履职情况编制护林人员工资册,由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委员会签署意见后上报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由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审核后,县林业局通过信用社将工资直接划入护林员存折。考核工资:年终由各乡(镇)公益林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护林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考核合格的护林员一次性发放考核工资,考核不合格的,即扣发考核工资。三是公共管护资金管理。县财政局直接拨入林业局帐户,用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监测、宣传等公共管护支出。
3.5加强护林队伍建设
护林员选聘程序见图1。一是护林员的监管。县林业局不定期组织力量对护林员上岗和履职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进行通报。乡(镇)公益林管理站监管员每月对监管责任区管护效果、护林员出勤及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掌握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的监管情况和公益林区管护情况,及时处理管护方面出现的问题,监督护林员管护责任的落实。二是护林员的考核。根据乡(镇)公益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考核办法、与护林员签订的管护合同、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对护林员全年的监管情况,每年12月,乡(镇)公益林管理委员会组织进行年度护林员考核,按考核办法规定的记扣分标准进行打分。考核计分在80分以上的为合格护林员,考核分在7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护林员。12月底前各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委员会将考核结果上报县生态公益林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结果组织开展优秀护林员评比,评出优秀护林员。三是完备护林员的装备。全县共聘用公益林护林员170人,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对全县护林员统一进行人生意外保险。护林员装备主要包括:迷彩服、红手套、上岗证、电喇叭、巡山记录本、护林员手册。
3.6加强制度建设
县人民政府与各有关乡(镇)政府签订《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书》,将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纳入乡(镇)政府考核内容。各有关村与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委员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将本村生态公益林管理任务统一委托给乡(镇)生态公益林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县林业局与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和有关乡(镇)林业工作站签订责任制,促进公益林管理站认真完成和落实年度建设任务。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和有关乡(镇)公益林管理站的监管员签订《监管责任书》,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考核以及年度重点生态公益林成效考核工作。
3.7强化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了更直观反映重点公益林的景观结构、格局变化、人为干扰、自然干扰、封育成效等状况,按不同区位、不同森林类型在全县有重点公益林分布的12个乡(镇)和2个国有经营单位的公益林中,应布设多个固定影像观测样地,实施长期定点观测。
3.8考核与奖励
根据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书》,县生态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相关乡(镇)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
3.9加强档案管理
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内容,规范档案形式。
4参考文献
[1] 邱劲柏,林金凤.江华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8(4):74-76.
[2] 茅史亮,张履勤.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2,16(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