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恋歌
2009-02-20马志华
马志华
大凡作家笔下所现之物,无不带上他们人生体验的色彩,其美的观念和情感形式也附着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诗歌和散文尤其如此。所谓万物融于作家的笔端,并构成了他们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恰恰是他们人生世界的情感体验。或悲或喜或哀或乐,正是外物与内心世界相互撞击的结果。在庐隐的《异国秋思》中,我感到的是她那透过秋天景象和人文世界而显现出来的一种深沉的悲伤情绪,令人心中也升腾起愁绪,不由自主地走进她笔下景和人所构成的世界,走进那萧瑟而又苍劲的郊外风光、愁心笼罩着的公园以及不堪回首的茶社。
优秀的作者不会避开自然的恩赐,自然往往会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和精神家园。在《异国秋思》中,庐隐以她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秋景,从多方面呈现于我们面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娇俏,富于色彩和力度。“枯黄颜色”的毛豆叶子,“白色的小野菊”,“小朵的黄花”居然能在秋风中抖颤,那风还是“凉劲”的。女作家纤细当中又饱含着柔性,似乎把秋天那种萧瑟之景挽于手中。因而,这景致就不只是苍凉了。它色彩虽然单调,却并不凄冷,正如她吟咏怅惘之“弥漫”,却不消褪内心的渴望。这种以悲景衬托悲情的意趣并不使人消褪心志的境界,恐怕是她当初写下这些清隽的文字时所没有预料到的吧!
而在另一个场合,她笔下的景致又以别样的情态呈现。那里“树木葱茏,绿阴匝地”,“幽妙”正是对这种景致的独特感受。那荡漾着的金黄色柔光,在掩映的枝柯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幽静和柔婉的境界啊!还有彩霞,叠翠的峰峦,无怪乎“我”不由自主的似乎化作仙女。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一缕愁心”居然也在这景致中消逝了。美丽的景致使人留恋忘返,这正是人们对自然拥抱所致,也是对自由的渴望和热恋所致。
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往往同情或怜悯弱小者,然而作者笔下的弱小者却显示出苍劲,富于韧性。这使我们感到她乞求摆脱内心那种怅惘悲凉的情绪,可是,那情绪却是“弥漫”的,充盈而又富于动态的。它可能会消逝,却又不断地在滋生,这简直就无法散除了。而恰遇到了那“一抹彩霞”,让这情绪“不着迹的去了”。景能生情,景也能抹除心中的壁垒,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正是因为景美,那是一种浓烈得让人无法拒绝的,也是一种柔和的让人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的景致,在“我”的情感中注入了新的元素。
当她从自然迈向人世的时候,她的情感就不再能够逃脱现实的悲怆了。即使遇到“一个中年男人”,也像逃避瘟神似的,人生的美好都在回忆之中。那带着“玫瑰色希望”的年代,那“骄傲于幸福”的少女,那访“蓬莱名胜”时欢乐的心情,都只存储于回忆之中了。那“爱娇”的、快乐而又幸福的人生,那令人“艳羡”的人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间是这样的残酷,人生是这样的痛苦,真是令人不堪回首啊!
然而,她笔下的景是美的。它是那样的富于色彩,含着韧性,又具有层叠的厚度。这里有苍凉而萧瑟的荒郊,也有浓阴匝地、枝柯掩映的幽妙,还有“樱花乱飞”、“缀锦点翠”的春天。自然界反射出她愁绪满怀的内心世界,又吸附着她无以消解的满腔情怀。
她的情是美的。不论是在郊外的短篱边,还是在公园的木牌坊;不论是回忆中清幽的茶馆,还是野草漫径的小路。她的情,是一种饱经沧桑而愈显清健的风骨,是能够在痛苦之中感受到活泼、青春和娇羞的幸福,更是一种回首故国、遥记故乡、恭祝男女自由快乐的愿望。
它们的美,是诗化的美。它美在意境,美在一种境界。物境、人事,均融贯于作者的情绪之中,又折射出她那无法消逝的悲愁,简直是悲哀了。用物我合一的思想来概述这种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它融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满腔都是愁绪的世界。这些愁怨是这样的细腻,又是如此的深厚,它似乎如同一块浓重的铅云压在我们的心头。而在这时,我们不禁感受到她那游子的情怀,她身处异国他乡,见眼前之景、之人,想到的恰是幸福的少年时代。可是,那回忆中的幸福是那样短暂。虽然短暂,但在她的心中也挥之不去;虽然挥之不去,但却又已经过去了。少女幸福的含意,在于它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玫瑰色”的。这正是她曾经的美好生活,而这恰恰是她的精神和理念的寄托。她的寄托在故园。“故国不堪回首啊”!只这样的一句,境界全出。原来,文中之景,文中之浓厚的悲情的真谛全在这里,它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体味作者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物我合一,是诗文追求的一种境界。毫无疑问,《异国秋思》中的情感境界和自然境界是达到了这一点的。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它又远远超出了这个层次,因为文中的“我”超脱了一个狭隘圈子的“我”,她既是这个个体的“我”,又是容纳了他人、他物以至这个世界的“我”。她容纳万物于胸中,正所谓胸中有丘壑,笔下生万姿。她的景美,在苍劲中显出韧性;她的物美,在苍凉厚重中包容着活泼清健;她的情美,在游动的世界之中不断地积淀,就好像登山者由茫茫的大漠进入深山,在曲折盘旋的山路上披云斩物,忽然登上一个新的境界,有羽化而登仙之感。
在这样的境界中,也让我们同庐隐一样,去饱览北海浮现于眼前的红漪清波,去指点秋景的清丽,与情人款款低语,去恭祝人们在菊茂蟹肥之时的欢乐宴聚吧!
[作者通联:武汉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