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世界的心灵综合
2009-02-18骆寒超
骆寒超
在诗歌真实世界的构筑上,我们有过一个诗是生活反映的时代,也有过一个诗是情绪抒发的时代,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些见解无疑有其合理性。但诗毕竟是心灵的事业,是诗人藉生活引起的独特感觉印象所激发出来的情绪的抒发,这就不只是生活简单的直观反射,也不只是情绪抽象的直接宣泄。就诗所表现的生活对象而言,是经心灵溶解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变形生活,就诗所抒发的情绪感受而言,是经心灵化变形生活折射而得的隐喻情绪。所以全面地说,诗歌真实世界是心灵活动的产物;诗歌真实世界的构筑,是一场复杂的心灵综合工程。王学海的诗龄虽不过五年,但他似乎从一开始起就为自己的诗创作绘制了一张心灵综合工程的蓝图。当然,对他来说还只是自发的行为,可也不能忽视这一自发。唯其有这一自发,也才越能显示出他具有更接近于诗之本质的资禀。
学海是个热爱生活、心灵开放的人,而生活世界是多彩的,所以他诗创作中的抒情对象,面很大,无论少男少女的爱情,牧人矿工的艰辛,学者诗人的智慧,或者江南的乡野,塞北的草甸,大海的波澜,都是他用来驰骋灵感的“客观对应物”。是的,这些全是他主观情思的客观对应物,以这些对应物为基础构筑成的诗歌真实世界,则大都是心灵综合化的。如《土地,已失去……》一诗,使我们感到:学海多少有点像俄罗斯“最后一个田园诗人”的叶赛宁那样,眼看着商品经济大潮冲激下,我们今天的农民流入城市打工而土地一片荒芜的情景,而唱出了他的田园挽歌。诗的最后一节这样写:
乌鸦飞过田野的一刻
是葬礼最凄烈的部分,土地
已失去所有绿色的言语
在这里,“乌鸦飞过田野的一刻/是葬礼最凄烈的部分”,就是心灵化了的变形生活表现,我们读这些句子,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那种生态环境的孤寂荒凉,但学海这两行诗的生态表现,更具有变形意味,和“土地/已失去所有绿色的言语”这种以拟喻显示的生活具象一组接,也更显出了心灵化生活对田园荒芜之情折射的蕴藉与深沉。再如《潜潜的流》,表现现实社会中人生的艰辛,却并没有完全采用如实而具体的生活内容,而是通过“一条河”来表现的:
一条河
是黄河长江的脉络
正暗潜而流
它是老母的叨念,牵着
妻儿的泪,民工的汗
汇合涌来
这样的诗句使人感受到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下层人民处境的实际。诗篇让大批民工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付出的汗水,以及老母的叨念、妻儿的泪,一齐汇入一条隐示社会生态的“潜潜的河”,这是以拟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化变形生活表现,由此折射出来的情绪感受,是特具隐喻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深沉意味的。而这样的一个诗歌真实世界则是心灵综合的体现,任何直观描述、直接抒情所达到的真实世界,都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文本所已达到的层次。
学海的诗所具有的魅力,追踪其产生的根源,在我看来,大概就来自这种出于自发的心灵综合的美学追求。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有一种似实似虚、若真若幻,给人扑朔迷离而又意味深隽之感。
这是一种广义的象征艺术的显示。
值得指出:心灵综合所构筑成的诗歌真实世界,或者说广义的象征艺术所带引出来的诗歌世界的物化形态,其实也就是一个感兴意象存在系统。我之所以在“意象”前面冠以“感兴的”这个定语,是为了和西方某一类现代派那种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把意象当作理念譬比物,抽象图解品的艺术风尚区别开来。感兴意象具有对感觉情绪作兴发感动的功能,它的存在既属于内容,也属于形式。感兴意象存在系统应该体现为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那种内容是向内容转化的形式,形式是向形式转化的内容的特性,这样的意象及其存在系统,由于其审美功能是感兴而不是图解,故也决定了对它的审美鉴赏要求不是受动而是能动的。唯其如此,也就使这类感兴意象及其存在系统——即意象组合系统的物化形态——意象的语言表现也就有反语法修辞规范的、非逻辑的特性,强调直觉、隐喻的要求。在这方面,学海的诗中也显示得相当到位。
学海在《中国诗人》中发表组诗时,曾附了一段自己的“诗观”,其中有这样的话:“所谓深蕴诗意,不是单一地加入文化、加入哲理,而是要将它们用诗的语言化之,要让你的语言显出新鲜,显出活力,创造出别人料想不到的意象。”这番话值得我们注意,表明学海也已注意到意象语言化中须对语言提出“新鲜”和“活力”的要求。这种“新鲜”与“活力”,通俗一点就是陌生化,从学理上讲就是以反语法修辞的逻辑推论所达到的意象化语言构成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拟喻化效果。这在学海的诗里可以发现很多,如《思想的田野》中有:“时光在额头开凿深厚的通渠。”《等待》中:“把信心打入明天的金卡。”《高贵的趋势》中:“誓言的坚冰雪一样融化。”《天地风雨》中:“历史让时间的胡子蓄得更长。”《醒来》中:“深沉的子夜/我被思想的光/催醒。”《来有影,去就无踪》中:“爱情的疯狂,从来没有/奔跑过我那一片枯草地。”《随意放马》中:“冬眠的双眼在春天里睁开/我流出一冬的积雪。”《冷暖》中:“不装边框的天空,把开阔/带给了我们,眼光/汲迸包孕,流出博大。”《冰上的火焰》中:“感情的生活,是一户/水上人家/每天,都在篙梢上/眺望世界,浪花溅湿/我的遐想。”在《热情的入口》中他表现世事沧桑之感,这样写:
时钟的魔棒生命的君主,
总在你的睡梦中
把日子用分秒带走
历史舐犊眨眼
老胡同里又多了五十条褶皱。
这种在拟喻化的反修辞策略指使下的语言意象构筑及其组合,是既复杂又有机,且具有兴发感动功能的。又如《笔与剑》中:
那些历史把灰尘铺垫加厚
让时间总走着晃荡的节奏
然后化成水流入人的血脉
一代又一代让幸福和苦难行走
这是生命流程的经验性感悟,拟喻化的语言所构筑的意象组合体,有机、完整,既具有兴发感动功能,又有抽象的具象化譬比功能。这种语言的陌生化,给学海的诗在对心灵综合的广义象征艺术作追求中增添了动人的色彩。
当然,学海毕竟还只有五年诗龄,创作还在成熟的过程中。我说他有心灵综合自发的追求,也就意味着缺乏一份自觉,所以作为心灵综合的广义象征艺术,在学海的诗文本中审美水准是不齐的,有些诗有句无篇,也有些诗令人费解,而语言的精练和节奏感的把握也是不足的。成熟是个过程,要靠不断磨炼,也要付出时间的代价。我相信学海会在今后的创作中更成熟起来,因为他毕竟已占领了诗歌创作艺术的制高点:多彩世界的心灵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