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真挚的友谊——读吕中山散文集《与名人握手》
2009-02-18林非
林 非
兴致勃勃地读完了吕中山先生《与名人握手》(修订版)的全部校样之后,深深地懂得他写作和思索的宗旨,是在追求着一种高旷与深广的精神境界,想要从中获得文化知识、伦理涵养以及审美情操的升华,获得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及纯洁真挚的友谊。
正是这种来自不少名人震荡自己心灵的精神感染,使中山先生觉得十分的快乐,因此就衷心地祝愿他们健康和幸福,而对于其中已经逝去的长者,则又怀着十分虔诚的思念之情。
中山先生贯串在这部书籍里面的情愫与思理,对于认真阅读此书的朋友们说来,一定能够获得很多的启迪,深切地领会这些真正称得上是“名人”的人们,必须具有清洁和高尚的品格,并且都关怀着世间的众生。而如果是与此相悖的所谓“名人”,无论有多少电视频道或报刊杂志,对他们进行狂热的炒作与吹捧,也都不可能产生出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却只会误导许许多多的“粉丝”们,迷茫地晃荡在庸俗与低劣的氛围中间。这样当然就无法引起像中山先生那般快乐的情绪,而只好让人忧心忡忡地摇头叹息了。
品格高尚和关怀众生的名人,因为已经长期凝聚成了这样优良的品德,所以就会在随时随地之间,都很自然地洋溢出来。中山先生的《茅盾在哈尔滨》这篇散文,就充分地写出了这一点。请看茅盾在说话时,怕别人听不懂自己的南方口音,就不断地重复,还请陪同自己的诗人再诉说一次;请看他在与当地的青年作者摄影时,提醒坐在地下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受了潮害起病来。他还耐心地指导业余作者,如何编好工厂的报纸,而当有些仰慕他的作者,经过这次晤面的激励,将自己撰写的小说作品寄往北京,他在收到之后,就很认真地阅读和批点,指出怎样加以改进的意见。全心全意地关怀别人,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信念和习惯。阅读了像这样写得真实而又生动的若干细节。立即会使人产生出一种感佩与钦敬的心情来。我曾经阅读过不少怀念茅盾的文章,其中记述的有些细节,竟跟中山先生的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可见大师之风,真是山高水长,永远那样的巍然挺立和滔滔流泻,让人充满了仰之弥高的感受。我自己在与这位大师仅有的两次短暂的接触中间,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写成了《大哉茅盾》这篇短文,抒发自己景仰的情怀,却未能充分地展开刻画他性格的细节,这是因为没有跟他长久相处的机缘,只能够留下如此的遗憾了。
在《陈荒煤初访龙江》这篇散文里面,中山先生描摹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认真询问和了解当地许多详细的情况,同时还细腻地勾勒他平易近人与反对特殊照顾的种种言行。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刻画出不少灵动和感人的细节,确乎是精确地抓住了他的性格和作风。读着这篇散文,竟像是又瞧见了这位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荒煤。这正好是体现了文学创作的魅力。
《梁南以诗为生命》也是写得相当感人的篇章。这位诗人为了琢磨如何写出卓越的诗篇来,竟可以将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此种献身于诗歌创作的精神,真令人钦佩。我原来对于他的生平和创作,并没有好多的了解,显得比较陌生。读了中山先生的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像是被一种訇訇的声响所吸引,很想去寻觅这位诗人的大作,仔细地来吟咏一遍。这就得感谢中山先生充沛有力的文字,给予我开阔视野的启迪了。多么盼望着能够继续读到中山先生像这样充满了思想冲力的崭新的佳作。
大凡在跨越了饱经风霜的人生,进入老年的阶段之后,一定能够更为坦诚、公正和睿智地观看这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从这样坚持真、善、美的标准和境界出发,那么不管是写名人也好,写普通的人们也好,褒扬正面的事物也好,贬抑负面的现象也好,都可以起到反思、醒悟与升华精神境界的作用,真是一种善莫大焉的事情。我在等待着阅读中山先生这样美不胜收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