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正儿八经地忧伤

2009-02-16微笑的鱼

37°女人 2009年1期
关键词:伤感文字情绪

微笑的鱼

中午,想叫同事小杨一块儿出去散步,却见她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耳朵里插着MP4在听歌。我上前去拉她,她拔下耳塞说:“你去吧,我不想去。”我明白——她又郁闷了。

以前也是这样,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会从网上下载很多忧伤的歌曲,一遍遍地听。她说,在家的时候,会把窗帘拉上,打开暗红的床头灯,在忧伤的旋律中,躺在床上,想这些年的很多往事,心中生出很多感慨……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沉浸在喜悦的气氛里”,或者,说某人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等等。其实,生活里,有一些人是愿意“沉浸”或“沉溺”在忧伤情绪中的。

写忧伤的文字

我经常去博客里转转,结果发现,有一些人的博客基本上是“天空布满了忧郁的云”。从他们的文章题目就能看得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或淡或浓的忧伤中度过。

这些人非常愿意盘点,盘点的都是过往岁月里的不顺、委屈、伤痛。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一一梳理。

而情绪这个东西,假如正襟危坐,打开电脑或摊开日记本,正儿八经地把它写下来,是需要酝酿的。想把自己的情绪很合适地落到笔端,形成文字,需要大脑勤奋地做一些后台加工才可以。有些作家在写一些苦难意识浓重的小说时,自己的情绪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其同哭同笑。有位作家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就曾口吐鲜血。可见,长时间写这样忧伤的文字,对人的情绪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受忧伤文字的影响,一段时间走不出这样的伤感基调,人的情绪乃至身体都会受到损害。

乱倒自己的苦水

女人多数有倾诉欲,她们喜欢把自己的事情说给要好的女伴儿听。至于不关自己太隐私的事情,则愿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一些负面情绪,则在她们的这种倾诉中被一次次描摹,继而扩大。

小莉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难,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都喜欢讲给他人听。和甲说一遍,她长吁短叹了一个小时;和乙在一起时,她说着说着泪水盈盈;和丙一起下班回家的路上,她感叹自己命运多舛,老天不公……每一次诉说,对他人而言或许新鲜,对自己来说,是一次次地揭开伤口。人很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一种理论说得次数多了,就容易成为公理。一种本来不明显的伤感被描述得次数多了,就愈加清晰起来。清晰的伤感情绪笼罩着自己的天空,谁的心情会好呢?

不要反复强调忧伤

多愁善感,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多愁善感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早在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解剖学家加连发现一些病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极端消沉的状态。他们感叹生命短暂、人世无常、人生孤独,就连窗前飘落的树叶也会让他们泪水涟涟。这类病人往往先于其他病人死去。于是,加连医生把这种现象写进他的著作中,并把它归类于精神疾病。

曾经,多愁善感作为敏感、脆弱、富于幻想人群的重要特质,成为艺术气质的代名词。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以多愁善感的敏感神经为荣,自嘲为“忧郁的疯子”。社会进入物质时代,多愁善感的性格愈加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作为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多愁善感的人很难晋升到金字塔的顶部。即使作为艺术家,在日趋工业化的市场运作中,阴晴不定的情绪也成为他们的才华为世人接纳的绊脚石。因此,对待忧伤情绪,还真不能太纵容了。

首先,培养自己有阳光的眼睛和阳光的心。心理学家在引导人们减压时,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想一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一些美妙的事情,哪怕是一些美妙的设想,脑海中蹦出一些诸如“轻松”、“甜蜜”、“幸福”、“满足”的字眼儿,心情会非常好。看一些轻松的文章,写一些轻松的文字,都会令自己身心愉悦。

其次,对一些令自己不快的事情,学会放在脑后,不要一次次与他人讲述。你的每次讲述,都是在记忆中进行了又一次强调。你应该清楚,他人永远不能真正帮助你,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无谓的倾诉是要取消的。

最后,改掉情绪自虐的习惯。人为地渲染悲观情绪,或者拖延忧伤情绪的持续时间,是自虐心理在作怪。一个叹息不断的人,是不受周围人欢迎的。在办公室或朋友聚会上,都要拿出灿烂的笑脸,而不是你的哀怨眼神。一个压抑、情绪低落的人,是被这个时代所排斥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放松。

一段时间内抛开你的那些忧伤文字试一试,拉开你的窗帘让阳光洒进屋内试一试,和朋友们讲一些开心的笑话试一试。你会发现,快乐的旋律开始在你身边回响,这里没有忧伤的舞台。

(摘自《家庭主妇报》)

猜你喜欢

伤感文字情绪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告别季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独自一个人赏月
问答录/快乐与伤感
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