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型企业的管理

2009-02-16

创富时代 2009年1期
关键词:人员目标管理

张 超

相对于成熟企业管理的规范和有序,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则更侧重于灵活和效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创业型企业资本实力相对弱小,唯有用灵活的机制来应对市场的变化,用效率来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最终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逐步实现企业规模的壮大。

面对着日常繁琐的管理工作,创业型企业既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好的效益,又要着手处理团队建设、人员激励、决策执行、风险控制以及创新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确切的说,现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根本不能用来处理自身企业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别家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运用,生搬硬套的结果只能出现南橘北枳的尴尬局面。

管理模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现有的管理理论和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毫无可取之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将众多管理理论和各式成熟的管理模式谙熟于心,其后才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融会贯通式的灵活运用,取别家之长补己家之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所用的高效的管理模式。

以下就根据创业型企业日常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就一些关键节点问题提出些许参考的建议。

一、组建互补型的核心团队

对于创业型的企业来说,核心团队的组建工作是重中之重。没有团队的协作,单凭一己之力,任何好的项目都不可能运作成功。

首先,团队组建的核心是其成员之间的业务专长应该是互补的。一个公司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财务、销售、技术、后勤保障等各职能的密切合作,如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都能独当一面,并齐心协力将各自的专长都运用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中来,不论遇见什么样的问题都有这一方面的专业能手着手解决,那么公司的成功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团队成员之间应该有明确一致的共同目标,并且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和各种文化行为的导向作用。每一个企业为了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任务,都会制定相应的目标,确定企业的使命与宗旨,进而激发员工集中意志向目标前进。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在组建团队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为团队成员明确各自在团队中的发展目标,同时将企业目标和团队内各成员的个人目标结合在一起。企业目标表明了企业存在的理由,能够为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团队进步的可行标准,而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但是,能“共担责任”的前提一定是团队中每个成员自己首先有一个清晰的个人目标,团队成员都应该是在企业这个平台上,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创业型企业也需要完备的薪酬体系,同时更要建立高激励性的收益分享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是短期薪酬和远期股权激励相结合的一套综合措施。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或者强化绩效,以明确的工作目标为基础,根据工作业绩给予员工有差异的工作报酬。同时,结合员工个人的愿景,建立公平的股权激励机制,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

创业型企业开始阶段往往不能给予有吸引力的薪酬标准,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非货币性的激励手段,如明确的职位保障、温馨的工作环境、可信的职业发展、贴心的福利制度等,构建出轻松活跃、互相尊重和充分沟通的工作氛围,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同时,适当利用内在报酬体系,给予员工更多的主权、责任以及挑战等,同样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弥补直接货币薪酬不足带来的人员不稳定和流失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员工的稳定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收益分享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该机制也是补偿创业前期薪酬不足的重要手段,通常运用年终奖励和期权等形式来实现,让那些有才华的员工认识到企业将满足他们对报酬的期望。

一个有效的报酬体系应该强调企业推行的价值观,即那些涉及卓越、绩效、协作和质量的价值观,通过嘉许成功的绩效和提高的胜任能力,使整个企业的员工努力实现和维持高水平的绩效,有助于提高和激励员工士气。

三、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创业型企业虽不一定要教条的建立“三会”,但要有规范运作,民主决策的意识。为了能高效的制订决策,广泛的听取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见,设立两层决策机构,即日常决策机构(如总经理办公会)和董事会,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是比较可行,也是比较实用的。

日常决策机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按董事会的授权,负责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然后由企业内各职能部门执行。其主要职权包括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工作、决定企业的经费使用、依照企业规章制度,奖惩职工、决定或者报请董事会审批公司各项计划等。日常决策机构主要的特点是灵活,既可以定期召开,也可以根据经营需要随时随地召开,参会人员除公司主要决策人员外,可依据具体事项决定其他参会人员。

在日常决策机构之上,董事会及其议事规则的建立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体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关企业经营、投资计划、机构设置、战略规划、财务预决算以及关键人员的任免等重大决策上,董事会成员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就不同意见进行协商沟通,最后按照与会人员人数进行表决。董事会相对于股东大会最大的区别在于按人头投票而不是按股权份额投票,更能体现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精神。

另外,创业型企业在股权设置上尽量避免一股独大,防止在企业决策上变成“一言堂”,也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制订完善的内控体系

创业型企业的内控体系也许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要在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决策体系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尽量做到完善和长效,通过这些控制体系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明确他们的职责,实现对关键岗位的有效监督,防止权利的滥用,甚至损害企业的利益。

简单的内控体系包括整体控制和分部门控制。

整体控制是对整个企业的全面控制,所有人员都必须受该体系的制约,例如《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针对所有人员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个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现了公司对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所有人员都必须无条件遵守。

分部门的控制主要是指各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人员职责的划分,业务流程的规范,建立有效的权利约束和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诸如《财务管理制度》、《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审批权限》、《考核标准》等来对有权人员进行约束,督促其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行使权利和办理业务,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化、流程化,保证企业的良性运作。

五、创建学习型、创新性的氛围

创业型企业对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一人多职,一职多能非常常见。而且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也要求员工素质能够同步提高。为了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引入新鲜的血液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还是要通过内部挖潜来满足高技能岗位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因此,企业应该在内部培育良好的学习与竞争氛围,让员工感受到由于企业发展而对本岗位更高的要求,鼓励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学习的动力通常来源于竞争的压力,只要企业内存在无形的竞争态势,企业也对积极学习的员工进行公开的奖励,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我提升而带来的自我价值的升值,整个公司很快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创业企业也应该有浓厚的提倡创新的企业文化,尊重个人的创造性、冒险精神和发明意欲,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更具创造性。企业不单单需要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也许能促进新产品的诞生、老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收益,但是企业同样也需要管理上的革新。通过管理的革新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高效。

创业型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有别于成熟企业,需要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也需要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而不能仅仅将眼光停留在产品制造和销售环节上。任何情况下,管理都是核心,再好的项目、再好的产品、再优秀的人员,离开了有效的管理,都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猜你喜欢

人员目标管理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完形填空Ⅸ
管理的另一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