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有怎样的道德理性
2009-02-11曾德雄
曾德雄
在去年的四川大地震中,吴加芳骑摩托车背亡妻回家的照片感动了全世界,没想到相似的故事再次重演——“内幕”被披露,“事迹”有作伪:吴加芳跟妻子的感情并不好,吵过架,闹过离婚;背亡妻回家是被逼迫所为;自己的妻子过世没多久就再婚;对父亲不尽孝道等等。网上口水一片。吴加芳也立即从一个有情有义的天地男儿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甚至禽兽,参与其事的传媒也不能幸免地背负骂名。
这又是一个“道德神话”破灭的典型案例。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好好分析。
一个关键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吴加芳说他自己与亡妻情义深厚,感情非常好。正是这样的报道,塑造了吴加芳有情有义的道德英雄形象,而媒体现在背负骂名,也是因为这样的塑造,使公众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假如吴加芳跟亡妻的关系并不好,或者说,至少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好,那么就可以肯定这里面有假。这里面有多種可能:昊加芳自觉地说了假话;吴加芳在媒体的引导下说了假话;媒体说了假话。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有一点可以明确。这里面有虚假的成分,也就是说,吴加芳被拔高了,他并不像我们先前想象的那么高尚。
于是,问题跟着出来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谎言,都是为了迎合某种需求,而且往往是近乎本能的、不经意的、最迫切的需求,正因为如此谎言才防不胜防。从这个角度说,吴加芳或者媒体的造假迎合了我们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同样参与了吴加芳道德英雄形象的塑造。没有我们的参与,吴加芳成不了道德英雄。因此,当我们大骂吴加芳或媒体无良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反省自己的无知,就像被指责的不应该仅仅是骗子一样。
在内心深处,我们保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期许呢?总括起来说,我们的道德是一种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道德,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的,在动机上绝对纯净,不容有任何私心杂念。
尽管千百年来我们不免失望,似乎任何一个道德神话的背后都有见不得人的“内幕”。否则神话就卓即坍塌。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道德需求和期盼,心声依旧,甚至越失望期盼就越强烈,我们久旱盼甘霖似地盼望道德英雄,一有这样的苗头,立即呼啦啦成燎原之势,失去控制。这次吴加芳的暴得大名,其实就有这种因素在里面。
现在,我们必须反省,这样的道德期许是否合理?如果我们承认人性的“幽暗意识”,那么这种无限崇高的道德期许就将我们每个人置于天生的道德原罪。
我们必须培养现代的道德理性,这种道德理性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之上,其底线是只要不侵犯到他人的权利,即为正当。这使我们得以实践真正的道德,具有真正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