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职责成为一种恩施

2009-02-11晏建怀

杂文选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兴安锦旗纪念碑

晏建怀

去过杭州西湖的人,当然不会不知“苏堤春晓”和“白堤桃柳”这有名的景观。据说白堤和苏堤是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用疏浚西湖清理出来的淤泥垒起的湖堤。为纪念他们的功劳,后人便用他们的姓为堤命了名。

其实,白堤也好,苏堤也好,无一不是作为地方官员的职责要求。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白居易、苏东坡们虽说是封建制度下的官员.但他们作为当地主政,也依然肩负着济世安民的责任。疏浚西湖的动机,既为良心驱使,亦是职责要求。只是,那时的百姓无话语权。官员们愿意干就干,不愿干就袖手一旁,倘哪位突然把湖给清理了,免了百姓的洪涝之灾,便惊喜交集,感激不尽。

封建时代的民意如此,说明那个时代的好官太少。正因为好官的稀少,好事的乏善可陈。才造成大家对清官大治的期盼.这一盼就是几千年。对好官的盼望、对清官的歌颂毕竟是封建制度下百姓无处诉求的心理反映。我们当然不能完全用当代的眼光判断历史事件或人物,但也不能是非不分地搪塞素餐尸位的“懒政”,更不能用过去的思维和办法来分析、处理今天的事情,于是,我想到了近年来的一些怪现象:

某官员走马上任,为一位上访十余年的老上访户解决了一件久而未决的问题,使之沉冤得以昭雪。上访户老泪纵横,感激万分,又是送锦旗,又是写感谢信,其言也恳切,其情也真挚,仿佛青天再世,包公重生。官员因此又是报纸访谈,又是电视露脸,好不热闹。但我们透过这虚幻的热情,算算上访者来回奔走的里程,听听他一次次得不到公正处理失望的叹息,不难想象以往接访者推脱的借口和冷漠的眼神,也不难想象很多食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的办事原则了。而对于那让上访者一再感恩的新领导来说.难道解决部门范围内的问题不是其本身职责?

当某一辖区的“黑社会”犯罪终于在“严打”中被迅速侦破,首犯、余党皆被绳之以法,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用喧天的锣鼓、成串的鞭炮庆贺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怀疑这种庆贺的必要,难道对食国家和人民俸禄的官员来说,保一方平安不是他本身的职责要求?如果是分内事情,当然职责,那这样的庆贺何异于劳民伤财?这种虚张声势的庆贺,不正好说明他们平时的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吗?

记得山西黑砖窑事件平息之后,当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侥幸于万一地团聚时,激动、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善良的人们竟然不知道该感谢谁,不知该给谁送锦旗,不知道该喊谁一声“包青天”。该感谢解救他们的警察?但正因为警察不作为,让他们被圈禁、被奴役,稍有差池,便棍棒相加.严刑伺候;该感谢解救他们的地方政府?但正因为政府不作为,才使他们遭遇暗无天日的“黑奴”生活,何况中间还不乏部门与企业、官员与黑窑主沆瀣一气,盘剥这些“黑奴”的事。没办法,最后只得感谢揭开这个锅盖的记者,却不幸得知记者已经被某部门盯上了,原因是记者有“泄密之嫌”,这倒真让揣着一肚子感谢的老百姓大惑不解而又进退两难,想送面锦旗、立块功德碑竟然不知道该送给谁。

说到立碑,记得曾在桂林兴安县的四贤祠内,见到过一块非常特殊的碑。碑文写道:“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据长者介绍,民国初年,兴安局势动荡,又遭遇旱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作为兴安知县的吕德慎,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逆施苛政,大肆征收杂税,一时民怨沸腾。不堪重负的百姓听说广西都督陆荣延取道兴安去湖南,便拦路告状,吕德慎终被罢免。为纪念此事,兴安百姓于1916年刻下此碑,并取名“劣政碑”。告诫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当然,这样的“纪念碑”以前少见,今也鲜有。但我想,只有立這种“纪念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些为官员们本身职责唱赞歌记功德的人或许就会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兴安锦旗纪念碑
水墨作品
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获学生送锦旗
纪念碑
Taj Mahal
国家监委引渡第一案:姚锦旗被引渡回国
锦旗,从荣光到没落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兴安雪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