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
2009-02-10章媛
章 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训练学生语言的例子,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例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的材料;教学过程是课程设施的过程,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
“二次开发”字面上的意思为对新资源进行发掘和整理以达到有效利用。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对我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算作教材的第一次开发;而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善于从教材中找寻新的“素材”或从原有材料中衍生出适合组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这被称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教材本身的有效补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家、学者开发教材有所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
《五年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一是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面素质,“为使学生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要求的‘社会人和‘职业人奠定基础”。
为落实高职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科学分析各职业的岗位需求,深入钻研语文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材的内隐价值,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服务。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
我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与之对应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现行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限于编写力量和水平等因素,其理念和文本基本脱胎于旧的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已经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高职语文的教材建设基本按兵不动。由于各高职学校都十分重视专业建设,文化基础课建设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行的发展,导致语文老师教学热情不高,更谈不上教学改革的热情了。
统编教材的使用使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出版社为了打开市场还编写了配套教学参考书及学习指导与训练用书,这样老师的依赖性就更强了。全国许多高职院校使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参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同一语文教学,这种抹杀语文特色、不考虑学生个性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的语文成绩乃至文化基础课的成绩相对较差,语文学习的热情本来就不是很高。这种没有特色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学实施越来越难,师生之间相互抱怨责怪。
“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材‘至高无上的现象实际上是教材的消极作用。”统编教材主要体现了教学的普遍性原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区之间,甚至同地区的学校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有针对性的、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1高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目标定位
五年制高职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因此职业学校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为导向。
语文学科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角。但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教学要求,决定了高职学校必须以专业学科为主,文化基础学科(包括语文学科)为辅。这意味着语文老师必须放下唯我独尊的所谓的学科尊严,重新审视语文课程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做到既不盲目自傲,也不过分自卑,对语文学科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位——即突显高职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文为专业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服务功能。
2高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尊重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
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状况普遍令人非常担忧,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积极性极低。其原因是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准备不足,既包括知识上的,也包括学习心理上的。从知识上看,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往对这些课程学习的结果非常不理想;从学习心理上看,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教师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这些课程的厌恶。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受也是异常痛苦的:老师指责学生素质太差;学生抱怨语文课没意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交叉点,没有共鸣,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向前,却永远不能“相会”。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指责和抱怨无法改变学生的现状,教师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首先教师应客观冷静地尊重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教材二次开发才是有的放矢。学生自然不是无法学习这些课程,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后收到良好效果的实例。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普通文化课程进行改革,采取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来改造这些课程。
3积极探索高职特色语文教学之路
在我们的教育与教学活动中,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缺乏乃至没有特色的现象,在教材中表现得很突出。教材因材料收集、出版周期、使用反馈等因素,始终与现实的课程发展有一个时间差,因此,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服装服饰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尝试把我国的服饰类文学作品融合进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从语文教学中加深对服装服饰专业课程的理解。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专业教育,避免了灌输和说教,收到一石二鸟的良好效果。如有的学校的烹饪专业,通过拼冷盘来让学生掌握图形知识,通过饮食文化来改造语文课程。国外也有这种改革趋势,他们称之为学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认为效果比较好。比如,在昂温和魏林顿对参与英国现代学徒制实验年的青年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一个汽车制造厂的学徒解释道,他从来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直到他成为这个厂的学徒,在这里,数学是按照和汽车相关的方式被讲授的。这个学徒想知道,为什么学校不能用相似的方式来讲授数学。实践表明,通过与专业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在专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这些有益的尝试给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极好的范例。高职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与高职教育中各专业相结合,探索一条高职特色语文教学之路。如果像普通高中那样讲授这些课程,不仅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反而容易进一步导致学生厌学。
四、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1根据实际需求重新组合教材内容
教材共有的特点是相对滞后性,现行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和文本基本脱胎于旧的高中语文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做教材的主宰,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有机内化教材,对教
材中的知识结构和顺序作讽整,利于日常教学。再说,无论哪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完全考虑到现实的变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知识储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开始,可以了解不同专业对语文的特殊要求,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贴合实际的教学需求。现代教材观强调的“用教材”,就是教师在研究、挖掘教材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实现教材的预设目标。
2导入有效学习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也存在很大问题。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个认识问题:我是来学技术的,又不需要高考,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他们普遍对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语文表达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低下;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导入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中,教师必须心中有教材,更要有学生,化繁为减,化难为易,降低语文学习的困难,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引进生活的源泉,开发课程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反复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理应向社会延伸。语文课程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教材之外,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如报刊、影视、网络等。在许多学生的眼中,语文不可爱的原因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过于严肃,高高在上,缺乏亲和力,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太大。如果在教材中适时引入鲜活的生活,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让教材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这样不仅可以增添教材的情感魅力,也能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大纲的引领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完全可以把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实际需要有机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增添教材的亲和力和情感魅力。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总体目标。
4挖掘教材内隐价值,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
一本成熟的教材,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丰富而多元的。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内隐的价值需要老师去挖掘开发,才能实现教材、作品的真正价值。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起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灵感、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努力开掘教材的内隐价值,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材在教学各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与学的内容与方式。由于课程的不断发展,教材也应处于动态开发过程中。但是因为教材编写的周期相对较长,始终与现实的课程发展有差距,因此,一线教学的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使教材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社会需求,尽可能缩小滞后的教材与不断发展的课程之间的差距。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既反映学科的先进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