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的多维研究
2009-02-10杜红蓉玉波
杜红蓉 玉 波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荀子说,人之为人,是因为人能说话。海德格尔在其所著的《通往语言的途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活着,所以言说着,言说是生命的本然状态。美国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口述时代、书写时代,现在正步入“超文本”时代,超文本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口语文化的复兴。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声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时空,弥补了声音不能留于异地、传于异时这一缺陷,提升了口语在当代人语文生活中的价值,拓展了口语的效用空间。
随着新一轮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学五项内容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考试局限于笔试方式,即使试题中设置了情境说话题,也只是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很多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被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样无形中让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机会。口语交际在各国母语教学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语文教师没有理由忽略口语交际教学。要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改进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提高认识水平,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训练,文言是脱节的。从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至1912年的“国文”名称的出现,教学中都未提及口头语言的内容。1920年改“国文”为“国语”,体现出了对口头语言的重视。1923年公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了能用国语作简单的谈话,能用国语讲演的要求,使听话说话教学具有了明确的地位。1929年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中,语文科的作业包括了“说话”一项,并对各学年的具体训练项目作出明确规定。1949年,课程名称定名为“语文”,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以后历次教学大纲都体现了这种思想。2000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三部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采用了“口语交际”的提法。口语交际教学与原来的听说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这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口语是手段,交际是目的,它强调的是实践功能,在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显性表现。
口语交际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态度和语言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丰富感知模式,变革认知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一种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教师引导并与学生一起运用标准、规范的口头语言,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等人生积累,就某一内容或主题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日常口语交际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口语交际之间的区别。日常口语交际是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的,以达成互动为目的,主体对口语及其活动本身没有或较少有明确的意识,其本质在于应用,是实现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作为课程活动的口语活动,在教科书中呈现的主要方式是提供一个话题,主体是被“引入”的,参与者对置身其中的特定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凭借,训练者是否实现互动是评价教学的标尺。
当然,口语交际活动仍是以学习者的日常口语活动为基础的,它所内含的经验与智慧是新的学习得以展开的条件。所以,有的口语交际要靠课外的信息加工才能完成,有的则需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能完成,口语交际的场景,是开放式、立体式和多元化的。因此,能否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中的情景,创设出恰当的话题情景,是口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运用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要努力营造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有说话的欲望,觉得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人生,从有限的课堂走向无限的生活,走向口语交际的实践,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采取多种形式,注重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教学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要坚持交际实践的原则,坚持课内外的沟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整合,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口语交际的锻炼。所以,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口语交际能力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训练,可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训练,还可在课外活动中训练。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倾听到表达,从口语语言到.体态语言,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复述、问答、讨论、辩论、演课本剧、即席发言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作文前指导、作文讲评、口头作文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拟提纲等作文准备时可用提问、讨论、评议的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在课外活动中也应抓住契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