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读指导中教学资源的整合

2009-02-10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篇目教学资源阅读教学

曹 权

在当前的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而对教材的运用,多数教师也仅限于以课文既定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按照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当然,教材的编排顺序隐含着教材编者的教学意图,这种意图应该引起一线教师足够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三种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不分主次,篇篇精讲;二是只讲基本篇目(教材目录中不带“*”的篇目),不讲自读篇目(教材目录中带“*”的篇目,教师对这类篇目不做任何要求);三是只讲基本篇目,自读篇目留给学生“自读”(只布置,既不做要求,也不做检查,更不做指导)。第一种做法,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学生实际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后两种做法,由于“挤”掉了近一半的篇目,于是课时有了大量的剩余,教师就利用这些课时进行一些机械的、重复的应试训练。这些做法,既不符合教材编辑的意图,也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都没有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与真正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要求更是相去甚远。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以教材为起点,既注重精读,也注重略读;既注重教读,也注重自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求知的自学能力。关于这一点,早在3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中都行。”1962年,叶老又指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直到80年代,他仍在提倡:“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里所谓“自学”,其基础便是“自己能阅读”。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学会学习”、“终身教育”是一致的。学校教育只能为人的发展打基础,学校的阅读教学,不可能把一切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使学生获得“自能读书”的能力,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爱读书,会读书,才能立足于社会,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自能读书”是一种阅读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前提的,所以,在教材每个单元的基本篇目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知识既有基本的关于阅读学的陈述性知识,也有关于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而能力的形成又是以训练为依托的,离开了训练,能力就无从谈起,而教材中选编的“自读篇目”,恰恰为这种训练提供了方便。教师精讲基本篇目,在教给学生阅读知识的同时,其实是在进行精读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基本可以掌握精读的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用得更多的则是略读……提取读物重要信息用略读,提取读物要点用略读,搜集各种有用资料用略读,抓其要旨也要用略读。至于平时大量的消遣性阅读,更是要用略读。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读重要,略读则更实用,更重要”。所以,在落实教材编辑意图的同时,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既掌握精读的方法,又掌握略读的方法,既能深入钻研,把握读物的精髓,又能迅速地“观其大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形成“自能读书”能力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教学资源的整合,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必须有“眼光”,要能够从整体着眼,既要看到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侧重点,又要看到教材不同篇目之间的关联点,还要看到课本之外有关内容与课本内容的相关点,以一个学段或一个单元的各篇文章为中心,同时引进教材之外的篇目,把它们编织成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序列,一个网络,有重点地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祝福》《边城》《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编辑意图是从不同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在落实这一意图的同时,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这样的整合:

教学目标:

1探究小说的主题;

2鉴赏人物的形象;

3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总课时:10—12节课

第一板块(1课时):谈谈小说鉴赏要点——人物、情节、环境;

第二板块(2课时):《祝福》,抓住肖像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命运的变化,从而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第三板块(2课时):《边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美及爱的主题。

第四板块(1课时)《荷花淀》:抓住“夫妻话别”和“探夫遇敌”两个片段的语言描写,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第五板块(1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先找出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中的套子,然后抓住人物特有的行为习惯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第六板块(1—2课时):重点突出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找出四篇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内容,分析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外阅读综合训练(2课时):选择3—4篇优秀短篇小说阅读分析。

阅读方法总结(1课时)。

在精读指导方面,第一至第五板块侧重朗读涵泳法和赏读法,第六板块侧重比较阅读法;略读指导方面,浏览默读和搜寻猎读贯穿始终,第六板块和课外阅读综合训练渗透扩散参读法。

经过这样的整合,不仅较好地落实了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别是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突出了“读法”指导,使“自能读书”这种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教学资源的整合,还有赖于教师的高度。尤其在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看做是“教书之师”。因为一篇文章在进入教材之前,只有其作为文章的原生功能,并不具备教学功能。教学功能的实现,靠的是教材编者的课程处理,体现的是教材编者的教材编辑思想。所以,对进入教师视野的课外相关资料的处理,教师必须以双重身份、分两个步骤完成:首先,是以编者的身份,带着文章走向教材。怎样把自己占有的资料纳入教材体系,如何取舍,怎样切入,运用资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其次,才是以教师的身份,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温大师的教诲,对我们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一篇一篇地“教教材”,而不去积极主动地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甚至不能恰当地“用”好教材,语文教学的任务就难以完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篇目教学资源阅读教学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