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挥大学人文素质第一课的“工程效应”

2009-02-10翟明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人文

翟明女

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大学生气质、素养、人格、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适应与成功,被称为大学人文素质“第一课”。这“第一课”的“施工效应”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体验“大学理想”的成败,关系到大学学业人文素养的积淀,关系到大学生走向社会人生价值的展现。

一、面子工程——大学生体验“大学理想”

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属于公共基础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教学以学习人文知识为基础,以探索思考为中心,以培养人文素质、精神为目的。大学语文课程基本上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是学生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理想”,首先要通过这一课程来体验,所以堪称“面子工程”。这个工程,应该教给学生大学的现代思维方法,张扬大学人文精神,营造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与规范,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辨别力。可见,大学语文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解文识字之课。这一工程如“施工”得不好,不仅影响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信心,而且,还会影响到其大学毕业后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大学语文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摆脱应试语文生硬教条的做法,让学生的理想在人文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首先,要大力强化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程都是作为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开设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要想考上理想的中学和大学,语文课程的分量非同小可。因此,这样一门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命运的课程,自然会引起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语文教学研究部门、广大语文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到了大学以后,尽管大学语文课被大多数高校确定为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大学教育专业化特点的影响,该课程从原来的中心地位被挤到了边缘地区,课程开设带上了极大的随意性。尽管大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教改抱有热情,但是,课程地位的边缘化、教学安排的随意化,让教学效果并不佳。

其次,要强化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性认识。一是要改变其工具性的定性。许多高校开设本课程的初衷,主要是为语文基础差的理工科学生补课,其课程性质仍然停留在应试阶段,这样顺着应试语文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严重挫伤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其结果只能会进一步加剧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丧失速度。同时,试图用非常有限的几十个教学课时来解决学生在大学前花了很多时间都没有学好的问题也不现实。二是要强化其人文性的定性。大学语文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定位要适中,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课程性质必须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弘扬人文精神为主。

其三,要强化对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要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取决于所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师资队伍的质量。要使这支师资队伍安心本课程教学和改革,在晋升职称、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他们以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的同等待遇。真正地、彻底地改变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不稳定,水平不整齐的不良局面。二是要强化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所选内容要能够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课文中所说的东西正是自己在生活中所寻找的东西,使学生从课文当中看到自己所追求的人格行为。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更是学生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精神和思想。

二、增效工程——大学学业积淀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虽然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是普通高校中的各类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大学语文这一基础,学好大学语文,对各类专业的学习具有“增效”作用,如作一比喻的话,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象荷花和绿叶的关系——荷花要好看,就得有绿叶来扶持。大学语文教学,为大学学业积淀人文素养,为大学生学好其他各类学科增效。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实施好这一“增效工程”。

首先,大学语文具有培养增强道德情操的效应。这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上升、自杀率上升、考试作弊等严重违纪率也有所上升。一些大学生认为集体利益、国家民族的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均可置之脑后,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高校的道德情操的培育工作压力很大。大学语文课本身虽并非是思想品德课,也不具有直接实施道德情操教育的职能。但是,它却是最有理由成为实施学生道德情操教育的主干课程。它可以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人,让其自觉地接受为人处事的教育,可以用深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好的道德情操的正义感,产生不好的道德情操的羞耻感,并由此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学语文要使大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文明、讲礼貌、讲正气、讲奉献、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讲为国为民,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并增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大学语文具有增强语言和阅读水平的效应。这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其他专业和学科的学业提供了条件。大学语文通过语言符号,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新的知识、新的领域的学习以及开拓能力。阅读能力是大学层次的基本要求,倘若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就没有对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没有对新领域的介入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领悟能力,那就难以适应大学学业的要求。大学语文课作为实施大学生语言和阅读水平的增效工程,应积极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辅导的实践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去延伸大学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不遗余力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并用大学语文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学生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增强可以避免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可能出现的能力尴尬。

再次,大学语文具有增强写作能力的效应。这为大学生顺利完成今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业以及就业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在学业期间的每一时段,都可能要撰写专业或学科的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要撰写各种小结、总结、计划和分析报告等,这就需要一种在开放式和研究型的学习中形成的写作能力。这种写作能力不是大而化之地空谈,而是一种写作素质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通过具体且又系统地写作训练,给学生介绍前沿的学术动态,让学生树立起问题意识,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培养学术独立意识,增强写作能力。

三、展示工程——大学生走向社会展现人生价值

大学语文课所武装的学生应是具有综合的社会能力的

人,应是具有基础的方法、广博的知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的人。大学语文将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各种基本的因素和能力整合、重组为一体,最充分地实现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性的思维、人文精神的弘扬并将这些以其人生价值的形式展示给社会。

首先,大学语文能够迅速提高大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目前入学的大学生语文程度普遍偏低。大学的培养目标在社会,培养的大学生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大学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面试,面试时,好的表达能力才能完美地展现自己;第二步是工作,工作时,写作能力同样与语文密不可分;第三步……第四步……都离不开运用母语的能力。大学语文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提高大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大学语文具有传播人文精神的效应。我们认为提倡人文精神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大学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应该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精选佳作,着眼于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对能力的培养,对文化精神的传承上。大学语文应当成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传播人文精神的必修课程。当今,由于信息革命步伐加快,通俗歌曲、影视文化、激光唱片、时尚服饰、广告文化、网络文化等都进入了现代语文研究的视野。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全面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思维,不仅形式要新,而且教法要新,内容要新。只有做到了求新,才能使大学语文课富有创见性、艺术性、启发性,富有生气与活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其三,大学语文知识具有提高思维判断能力的效应。大学语文知识要能够有助于迅速提高大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对复杂事物的辨识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为此,大学语文在内容设置上要打破以往语文教材中多为正面教育的格局,在内容上力求全方位、多侧面,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复杂事物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问题、看社会。大学语文的教学,要把重心放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把着眼点瞄准错综复杂的社会,立足于启发学生求同、求异多种形式的思维,立足于使学生能够清晰而正确地辨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分析批判能力,从而建立起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步的正确而鲜明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跨出校门以后,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前,不至于迷失自我,不至于丧失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