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

2009-02-10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国际竞争力

吴 坡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义,随后对欧、美、日、中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标不断增强。

关键词:工程机械产业 国际竞争力 国际比较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钻石模型”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力研究体系,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包含了比较优势原理,并大大超出了后者的解释范围。

总的来看国外学者将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用公式表示就是: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所谓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所谓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通过制造),然后通过国际化(在国际市场衡量的结果)产生国际竞争力。中国学者将此理论加以改造,提出相应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即产业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过程。

中国学者在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工具完成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用定量分析所使用的具有数量表征特性的竞争力指标体系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竞争力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分析性指标,这类指标是反映竞争力形成原因的指标;另一类是显示性指标,是反映竞争力结果的指标。“间接因素指标→直接因素指标→显示性指标”的逻辑顺序勾画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竞争潜力→竞争实力→竞争力的实现。

综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在国际自由贸易和公平市场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特定的产业,以相对于他国(地区)更高的生产力,或是生产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却可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在竞争中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在这个定义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两个定语。实际上,可以这么说: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三)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的深入剖析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在某方面的经济优势,都可以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即使在商品生产上处于劣势,劳动生产率又很低,但只要商品本身的劣势程度存在差异,同样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因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那么,每个国家和地区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缘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别,各国、各地区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比例等之间的差别,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能够合理利用生产要素,以更高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当然就会具有比较优势并获得比较利益。

竞争优势是指在特定的市场上,可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竞争优势问题”。进而波特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妨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容易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这种比较优势会很自然地转化为竞争优势;这种比较优势需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得到体现,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也就无法实现,更无法保持;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无论是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四)产业国际竞争力四阶段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四阶段学说,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阶段大致分为4个依次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要素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产要素,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投资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及其企业的积极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创新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企业不仅运用和改进从其他国家获得的技术,而且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技术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财富驱动阶段。此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衰落的时期,其驱动力是已经获得的财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或操纵国家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广泛地发生企业兼并和收购事件是向财富驱动阶段转变的一个迹象,兼并造成了发展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强现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往往有损于未来的创新。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工程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内外市场上以较低的生产(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本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三项核心指标来对世界主要国家工程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 = 一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世界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工程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最为直观的指标之一。

欧洲是工程机械的主要生产地和市场,其中西欧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但东欧地区近年来增速较快,市场潜力较大;北美拥有大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500余家,其中有多家全球著名的大企业。美国工程机械的发展首先缘于其巨大的经济总量。据估计,美国的工程建设总量每年大致在11650-11900亿美元之间,确保了数百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日本工程机械的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近几年出口增长速度大于国内市场增长速度。近几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特别是出口增长较快,并且在2006年实现了全年进出口贸易顺差。我国工程机械出口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提式风动工具以及部分零部件产品;有相当技术含量,但价格优势明显的产品引进技术产品与外商合资生产的产品。另外,我国工程机械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整机出口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图1可以看到,西欧和美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日本和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西欧和美国则较低。不过,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国有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强,产品品种结构完善,出口布局超前,将维持业绩的高增长并更具国际竞争力。未来2-3年内,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仍将有望迅速增长。

(二)国内市场占有率

国内市场占有率定义为:(S-E)/(S-E+I)。式中:S为全国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收入;E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总额;I为工程机械产品进口总额。

从图2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工程机械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中国和西欧相对较低,从这项指标看,美国和日本的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特别是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由1995年的61.56%上升到2002年的75.8%。在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而关税连续下调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占有率却呈现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高的非关税壁垒造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定程度的分割;其次国产工程机械在国内的品牌效应、售后服务和质量等方面日益提高,即使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没有改变,国内市场份额也会提高。

(三)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水平。贸易竞争指数的定义为:(S-E)/(S-E+I)式中:E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总额;I为工程机械产品的进口总额。贸易竞争指数表明一国工程机械产品是净进口国或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明该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是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为负,表明一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从图3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工程机械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不断改善,但进口仍明显大于出口,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差。但是,中国近几年来工程机械产业的出口额稳步增长,贸易竞争力指标不断增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工程机械国内市场分析[C].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2002

2.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发展趋势研究[J].建筑机械,2005

3.胡乾桂,邹十践.初探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J].交通世界,2007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国际竞争力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