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作品特定情境中的音乐情感

2009-02-10李玉琴

文艺争鸣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绪情感心理

李玉琴

特定情境中的音乐艺术如同科学一样,是我们借以将世界的某些内容带入客观有效的认知领域的精神活动,特定音乐形态往往体现人类特定的情感心理结构特征。在影视作品中,音乐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成功地把观众与图像都结合在它所指引的主题意义中,其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常会引起观众愉快或不愉快的反应,这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并具有一种情感性质。感情体验上的直接性与作品中的画面结合,互相补充,从而使音乐与画面的彼此形象更加具体、清晰、生动,并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音乐在影视场景中的情绪表现特征

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声音符号,在作品中不仅能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概况,更主要的是它能引起观众对场面情绪气氛的直接体验。人们不仅仅可以感觉到音乐旋律那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和音色特点,还会感觉到它的来向、远近和自己对它的熟悉程度等,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变化和联想、想像、回忆等的心理活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像音乐,代表中华民族远古及先秦时期的“缶”、“古琴”等乐器的音乐,把观众带入到那悠远、神秘的情绪氛围中;而朗朗的钢琴与画幅中人物的表演,又激发了观众投入到现代美好生活赋有诗意般的愉悦与幸福的情绪感受中。音乐有时还具有影响画面情绪基调的作用,如美国在1991年由凯文·雷诺兹执导的影片《侠盗罗宾汉》,音乐人迈克尔·卡曼在影片中采用了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其中的男主人公罗宾汉在舍伍德森林里,遇到了以小约翰为首的一伙绿林好汉,罗宾汉用棍棒和小约翰决斗,打败了小约翰,成为这伙绿林好汉的头领。在打斗过程中的音乐情绪始终是轻松、欢快的,预示这场战斗实际上是一场轻松的打斗,并且又是一个化敌为友的结果。

音乐通过与画面情绪的协调作用,可以增强人们在某一场景中因某一事件而产生的情绪感受。创作者根据人们在特定的声音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情绪反应,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渲染和制造影视作品的紧张、恐怖气氛。如在某些作品中,创作者运用一些低沉、慌乱、恐怖的音乐,或是快节奏、不协和的和声织体及刺耳的音色,有时还融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响来加大恐惧感,使人毛骨悚然。运用音乐来提升情绪体验这种状态,正如罗伯特·乔丹所做的分析:“激烈的摇滚乐像可卡因一样使人狂乱;轻松的音乐类型就像马提尼酒一样,欢乐的超级市场背景音乐就像一杯提神的咖啡;冷静的爵士乐就像大麻导致懒散的快感;古典音乐的广阔景象就像梦幻王国。”在具体的影视作品声音创作中,技术上的处理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如适当地提高低频混响,可以增加音乐的丰满度和温暖感,而适当减小低频混响,则对语言的清晰度有利,这种混响声音大小的处理,对观众判断作品中声源的距离及对特定情境的直观情绪体验也有重要影响。如著名“颜色三部曲”当中的影片《蓝》里,葬礼之后,女主人公朱莉在一个极度压抑的特写镜头中沉思。突然,一个巨大的声音把朱莉惊醒,这个声音就是表现朱莉悲痛命运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音乐。其音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它出现时的声音经过混响处理,超出了影片中发出的一般音响的响度,对观众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力,使观众蓦然与主人公同时感到一种心灵撞痛的感觉。

音乐在影视作品场景中与画面相互之间的节奏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体验。如长镜头与短镜头的运用,所表现出的缓慢的音乐会使人们感到一种柔和、宁静的心理体验;而节奏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情绪亢奋,热血沸腾。作品中经常使用的音乐节奏,大都是符合人们的心理律动,帮助人们去直接感受画面表现内容所蕴含的节奏张驰变化。许多作品在具体场景中运用多变的音乐节奏来表现人物焦急的心情和紧张的气氛,也可以用多元的节奏、不协和的和声与画面共同营造出压抑、阴森的情绪氛围。以圆舞曲的音乐节奏为例,圆舞曲也叫“华尔兹”,是交际舞的一种,交际的生命,总是千丝万缕,不易说清。在影片《花样年华》里,画面中主人公沿着狭窄、阴暗的小巷拾级而下,昏暗的路灯映出她的身影,灯光照在主人公那郁郁寡欢的脸上,此时的音乐是个华尔兹的旋律,那三拍子的缓慢、略带忧伤的旋律展现出女主人公如芭蕾舞般的曼丽姿态。其作品中那慢动作的运用,配以华尔兹式的乐曲,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抒情的、优雅的艺术效果,迫使人们处于那纠缠不清、恼人思绪的悲剧性情绪氛围中。

二、音乐在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方面的表现特征

音乐能鲜明地向观众提示剧中人物的个性表现特征,如明朗、活泼的旋律常用来强调人物的一种清纯和健康的情调,当这支旋律变奏为抒情的情绪时,又表现出清朗的温暖,同时也进一步表现出人物内在的更深层的那种纯净、温情的情感气质。

有时在表现人物倨傲刚强的性格时,常采用交响乐般的宏大气势,运用跳动的音程,简短的乐句刻画出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也突出了人物的人格力量。音乐在表现人物情感变化时常采用对比性的表现手法,以此来衬托不同的心理变化。许多影视音乐运用喧闹带来的感官上的快感和乐曲的无精打采与极度兴奋的相互交替,这一方面,是用忙碌、紧急、丰富(和声效果)等因素的手段营造了暂时的激奋;另一方面,是抒缓而富有情感色彩的弦乐器组与戏剧开头的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相互交替和联系。创作者对人物内心理情感其音乐表现方式的独特艺术处理,只有契合了观众对人物的理解和音乐审美心理,才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表现手段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由于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音乐与画面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内在的、深刻的,所以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特征的音乐既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器乐曲。它们同画面上的情景结合起来,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起伏变化。歌曲是通过情绪化的音乐语言或者是吐露心声的歌唱表达出来的,是直达心灵的再现。而器乐曲那优美的旋律不仅能生动地刻画出整体人物形象,还可以刻画、强调一些细节,特别是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如影片《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其中有一首是他在弹钢琴时,偶然间看到船上甲板上的一位少女,心中由此而产生一种朦胧的爱慕之情,即兴弹奏出这首柔情似水、细腻恬美的优美旋律。音乐的旋律既有对少女形象的描绘,也透出他淡淡的哀愁,衬托主人公那充满温情而又感伤的心理情绪变化,充分表现出他内心由于对少女的爱恋而产生的不安、企求等复杂情感。许多影视作品为了强调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还运用一些浓郁且起落跌宕的音乐旋律,如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其开始旋律中音程的八度上行大跳,表现出梁山好汉那骠悍、豪爽的性格。因此,影视作品中音乐旋律的变化,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及情感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音乐的抒情性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情绪,不仅能承载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起伏变化,还能展现出人物内心情绪感受的真实写照,此时的音乐与画面配合,激起了观众内心的无限遐想。抒情性音乐从整体来说有着相对确定的速度,我们常常会发现具有同样旋律、同样节奏的音乐,由于在速度上的不同变化,其情绪和气氛也会随之变化。有些音乐作品之所以给人以飞速的感觉,就是由于时间流程中密集的声音刺激频率,造成了快速的心理运动反应。由于物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自身的质量有关,因此,音乐的速度也与物体的轻、重以及运动的敏捷与笨拙相关。影视片中的音乐在描写轻捷的物体时,除了选用高音之外,一般往往用比较快的速度。“紧张度表现为事物力的状态和人的心理能量蓄积状态。在音乐中乐音的谐和度,音色的纯净程度配器的浓、淡,高潮推进的过程等音响布局,带给人的紧张度的体验也是十分明显的。”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能刻画人物的情感特征。如舒缓、悠长的节奏一般表现抒情、柔美、亲昵的情感,这样的节奏通常在言情剧和家庭剧中比较多见。在表现人物激动、紧张的心理变化时,常采用紧凑的节奏型或是前十六、后十六、三连音等节奏型与画面配合。许多作品还运用快速的音乐声频变化来增加动感、冲击力,从而表现出人的智慧和能力。

三、音乐在观众潜意识中的表现特征

人们对音乐的直接体验,有时如同体验着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一样。影视作品中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上,通过音乐的陈述,音乐与情感的相关性可能产生出直观情绪感受之外的表现特性——“潜意识”。虽然“潜意识”无法被作为情感特征在外观上被呈现出来,“因为音乐表现的情感范围,亦即音乐可以被说成“是什么”的那个什么,超出了可以在外观上具有的情感特征的范围”。然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状态,如“潜意识”,直接依赖并受控于呈现在音乐作品的声音中的情感特征。在可能表现“潜意识”之前,作品必须具有充分的长度和表现的复杂性以允许被表现的情感在它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潜意识”得以自然出现的过程。影视作品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便会在多个层面上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意识,人们不仅会对所揭示的、持续不变的、深层关系的美好做出反应,也会对我们感知音乐所存在的影视作品中的“潜意识”给予认同。

人们在富于表现力的影视音乐作品感召下,便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到作品的展现之中,“因为要洞察,旁观者就必须创造自己的体验”由于其中的大多数人与音乐的主要相互作用是作为观众实现的,那么,帮助他们在这个最根本的音乐行为中变得富有创造性,可以说是作品的正确引导和人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了。作为观众的审美创造,只有在人们沉浸到其本身独一无二的品性中时才有意义,而在这些品性和其洞察者之间没有中介。也就是说,在被领悟的作品和其表现力之间,没有中介物或中间步骤,是直接感受到的。这种感受在那些超越具体剧情,对剧中蕴含的某种人文含义进行暗示、渲染和张扬所产生的艺术表现作用时,人们所体会到的是超出画面的思维联想,是具有哲学情怀的理解模式。在具体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音乐时常大手笔地使用超越画面具体情绪和情景之外的音乐,这种影视音乐的创作,关系着整部作品的意义价值。富有哲理性的音乐在作品中的每一场景中都同时兼有多种表现作用,从几个层面发挥着音乐的表现力,同时,这一过程也赋予了许多作品故事情节之外的更多的意义。我们可能只是感受到音乐深入画面时为我们所带来的惬意和宽松,但是它赋予画面的哲理含义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难以忘怀的感受。

影视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不仅能感染观众,并且还能激发出观众的那种潜在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它通常不是单独由听觉来建立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而是往往涉及到听觉与视觉、触觉、味觉等的联觉,是听觉与其他感觉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感知作品情感中所产生的联觉体验,体现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整体性特征。心理学的研究中,把“对同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这样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作品中的音乐通过听觉通道融入整体艺术形象,“这种由听觉转化而来的画面空间,只存在于观众的意识之中,是观众受声音的诱发,联想和想像出来的非视觉空间。在对这种空间进行感知时,观众会调动自己的固有积累积极参与,并对眼前的画面和人物关系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心理完形。”因此,从听觉艺术的角度来看,视觉对象仅为与音乐有一定联系的对应物,但却不是由听觉艺术引发的必然结果。二者在内容表现上的关系仅局限于作品,只有当这种联系的艺术感召力超越了个体感受成为社会心理模式时,视听觉的暂时联系才会变成“永久联系”。这其中的电视音乐与画面配合,为人们感受作品、揭示内涵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音乐的创造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以视觉为核心的影视综合艺术。

作为表现影视特定情境中的重要表现手段,音乐通过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相互补充,使作品的主题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人们对其中音乐所进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以一种特殊的心理表象即审美中的感觉、情绪、体验、联想等心理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以审美观念、趣味、情感、理想等形成对作品的态度。这其中还不应排斥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结构模式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的进行超越理解,这一过程同时也赋予了音乐以新的生命。也可以认为,影视音乐总是存在于人的特定目的的活动中,而这种活动,又都以人的具体的情感意向为基础,并且融入了观众情感体验的审美意象,同时,它又带动了整部影视作品的活力。

注释:

(1)转引自《David Sonnenschein 声音设计》,2007年版,第96页。

(2)李南:《 广播影视中的声音》,2006年版,第47页。

(3)斯蒂芬·戴维斯著:《音乐的意义与表现》,2007年版,第221页。

(4)杜威:《作为体验的艺术》,第54页。

(5)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104页。

(6)秦俊香:《影视创作心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354页。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情绪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心理感受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