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巧用“活动化教学”

2009-02-08刘以果

地理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读图案例新课改

刘以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材的转变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渗入,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终身学习理念为主。因此,为适应新型教学理念的需要,教师应当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建立并摸索出一套符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生动化、鲜活化,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真正建立起学生与教学之间的必然关系。

一、活动化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1,活动化教学的含义

活动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它为中学地理新课改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活动化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改的呼唤。

2,活动化教学的特点

活动化教学,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承,以及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转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地理再学习的能力,这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二、活动化教学的实施及作用

新课改地理课堂,在实施活动化教学过程中,活动方式的确定要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变“教案”为“学案”;活动过程的开展要“控而不死,放而不乱”;活动期间的评价要民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探究活动要注重学科特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1,“问题研究”深化活动化教学

问题研究是新课改教材的创新点,它安排在每章之后,就本章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并使学生通过探究加深对相关地理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尝试从地理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如为配合“人口迁移”内容,教材设置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问题研究,让学生体会地理学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为配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教材设置了“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问题研究,旨在让学生尝试从地理的角度思考国家大事,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为配合“洋流、水资源”内容,教材设置了“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的缺水问题”专题研究,旨在让学生体验到如何有逻辑、缜密地分析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从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加强活动化教学

“案例分析”是地理新课改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事前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力量。如对“世界气候”的研究,通过出示目标一制定研究方案一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一学生交流一教师总结等过程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概括地理规律,知道地理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亦有一些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对这些案例进行真正的研究,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造,并充实背景资料后进行问题研究。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一案例探究,应当补充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新进展、新发现、新材料;亦可改编案例,如通过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这个案例,去研究本校的草坪种类、生产条件、如何管理与保护等。这样的活动化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更有兴趣。

3,“探究活动”落实活动化教学

新课改地理教材,几乎每节都有“活动”题,如“地球运动”一节,设计如下“活动”: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在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的轨迹,然后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通过演示、观察、分析等师生双边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脑积极思维,理解地转偏向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动手、动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

4,“读图思考”拓展活动化教学

读图思考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图像内容的进一步探究,注重开放性和拓展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如在“水循环”的教学中,通过读图思考,联系当地实际画出有关水循环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化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读图、绘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知识的迁移,比较、分析、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多媒体运用”支撑活动化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地理课程、地理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某些知识重点和难点,如地球运动的特征和地理意义、大气运动等,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如三维动画模拟直观地予以展现。互联网素材的广泛性则可以为学生讨论地理问题提供课程资源的支撑。应用“多媒体”活动化教学使地理教学手段更为科学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心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地理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地理教学形式多样,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新课改呼唤“活动化教学”,并不否定其它教学形式合理搭配的妙处,也只有各种教学方式协调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学中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只有在活动化教学中形成,因此“活动化教学”已成为中学地理新课改的亮点。

猜你喜欢

读图案例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