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方式发展学生地理能力

2009-02-08

地理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图像学科教师

张 靖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图像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有疑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推理和正确判断,最终抓住事物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洋流”内容教学时,可在黑板的右上方画出世界各大洲的轮廓略图,指图并拿出自制的小瓶,设疑陈述:“曾经有一只漂流瓶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从澳大利亚东南角出发,一年后在美国的东北沿海被发现,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它漂到那里?”在大家议论纷纷后向同学们说明,学习这堂课内容后就知道了,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开始的较短时间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教师就要根据这一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创设—个乐学的课堂情境。

又如,在学习“锋面”时,要求学生绘出“冷锋与天气图”与“暖锋与天气图”,并让学生观察两图,学生可能会问:冷锋和暖锋降水为何不同呢?学生就有了主动“解疑”的心理倾向,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二、重视图文结合,培养表达能力

图表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可把地理事物直观地表现出来,形象地表达空间概念、空间位置和空间结构联系,因此,图表是学科内和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点,是高考的入场券。如等值线图是在历次高考中以各种面孔多次出现的图。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把抽象的知识转到图上记忆,考试时再把图转化为文字输出。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真正明白图像的语言,学会“图文结合”,必须进行图像的强化训练,如此才能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上,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得牢靠、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从而做到“看图说话”、“无图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后25分钟,往往是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趋于分散和转移的时候,此间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据此,在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识,应进行“看图说话”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对照图像目标自问、互问或看图出题,给学生表现才能的机会。布卢姆非常强调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少量的高峰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欢乐。因此,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学生按图像目标回答,讲得好的给予表彰,回答不上的给予启发和鼓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理解力,能使学生大脑一直处于机敏状态,学生也由此体验到“学有所获”、“思有所得”的成功感受,在“表现”中获得一种满足和自信,同时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借鉴其它学科知识,激发联想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因材制宜地引入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教学,不仅加强学科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数学学科,讲“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均得用几何知识加以具体求证,如几何辅助线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等值线判断,如比较温度的高低、压力的大小,常借助作一纬线或一水平高度线进行比较。

再如,结合历史学科,讲“日界线”时,道出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周返回西班牙发现丢掉一天的故事;讲“洋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洋流助战”的故事。结合物理学科,讲“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时,引用力学中“平行四边形法则”定合力方向。结合化学学科,讲“酸雨的形成”和“石灰岩化学溶蚀作用”,分别引用化学方程式去说明。结合政治学科,讲“影响工农业的区位因素”时引用政治经济学常识中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以解释等。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造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通过多媒体对复杂事物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习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岩石的形成过程只在课文中简单的描述,学生难记易忘,某些岩石甚至教师都没有见过,学生的记忆只能凭借有限的想象。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照片投影、视频资料等将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有关“地球公转”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画演示后,提出:①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的各地是否还有四季更替现象?②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地球上的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深入思考,找出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如此设疑引思,扩大学生的思路,开拓了思维,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生产之中。对学生来说,这个“用”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地理现象及问题;能够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进行创新,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与其反复强调知识点,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北半球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人海口河心处有一小岛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有的学生答为: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人就会导致小岛与左岸相连过程没有在答案中呈现出来,答案中左岸到底是哪一岸也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北岸。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向东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多。

猜你喜欢

图像学科教师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B两点漂流记
“超学科”来啦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