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课堂实录

2009-02-08郇丽娟

地理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课件同学

郇丽娟 赵 锋

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师:观察地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请同学们简单回顾学习内容,相邻同学可以互相提问复习。

生:观察地图,回想上节内容,相邻同学提问,内容有南方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等。在教师点拨下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根据学生回顾旧知情况导入新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相邻同学互助提问,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尽快进人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

(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

活动一:了解西部。形成印象

师:出示自主学习内容(课件)。明确要求:同桌互助,看谁完成得快。

生:同桌同学合作查找地图以及文字资料完成以下任务: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省区、主要城市、主要交通线。②结合以前学习内容确定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少数民族等。

师:参与、点拨。

生:完成任务后,面向集体展示要点如下。

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主要为内流河,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有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西北的省区主要是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进入西北的铁路线主要是陇海一兰新线。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但还是汉族多。

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是主要特征,有好多大河在此起源,有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在这里,有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主要省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拉萨、西宁、格尔木是本区重要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藏族,青藏铁路建好后,青藏地区与东部的联系更密切了。

师: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肯定评价,点拨要点并小结,引导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和突出印象——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课件)西北风光包括风蚀雅丹、沙漠戈壁、塔里木河等,青藏风光包括三江源保护区、青藏铁路、雪山等。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桌互助,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全面,然后师生互动,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自由学习的快乐,课件展示区域风光给学生生动的体验,更人情境。

师:同学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像一个旅行者在收集资料时了解到的是地理现象,想不想像一位地理专家那样进行资料分析认识地理原因呢?试试吧。

活动二:分析西部,普遍联系

师:出示活动内容(课件),提出活动要求,方法。

生:结合图文资料,采取合作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可以指导别人,可以平等对话,用灵活的方式达到目的,完成活动内容(教材P。P。活动)。

(1)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干旱的环境会对哪些地理事物有影响?(从植被、河流、湖泊、生产生活等考虑)

(2)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温差异大,为什么?

(3)高寒的特征使青藏高原有哪些优势?也会有哪些问题?

师:对探究活动引导、提供支持。

生:活动结果以专家做报告的形式展示,可以任选一题。要点如下: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脉阻挡,使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导致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使植被出现东西变化,表现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成为内陆河;这里应该是牧区。拉萨由于海拔高,造成气温比同纬度气温低;高寒的特征使青藏地区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在高原边缘会有丰富的水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缺氧,但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能资源丰富。

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课件)西北地区的植被变化,青藏的太阳能利用情况等。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理原因的分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给学生一种更上一层的感觉,有兴趣。教师注意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性的知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最后课件演示加深印象。

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比起我们这儿艰苦,可是,当地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一起来看看。

活动三:走进西部。人地和谐

(课件)视频播放吐鲁番人们的生活、呼仑贝尔大草原的牧民,藏族人的生产活动等。

师:提出问题。①西北地区的人们怎样生活?青藏地区的人怎样生活?②这两个区域的牧业和种植业有何不同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设计表格比较。

生:通过视频资料以及教材认识到这两大区域都可以发展牧业,也能发展种植业。列表比较如下。生:展示表格完成情况,比较谁的最全面。师:评价学生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什么?(2)青藏地区的农业为何分布在河谷地带?生:全体互动,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形成观念。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带学生进人区域环境,引起好奇心,有利于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列表可以使学生对比掌握区域差异;通过最后两个问题的解决认识人地关系。

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这里有些问题(课件),看看大家能解决吗?抢答,看谁反应快。

活动四:趣味西部。畅所欲言

生:争先恐后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当地种植小麦,亩产在800斤左右,青藏地区小麦亩产在千斤左右,为什么?

(2)哈密的瓜特别甜,为什么?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怎么回事?

(4)见过藏族服饰吗?哪儿最有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

(5)福娃迎迎是哪种动物,来自哪个地区?有什么含义?

(6)青藏铁路建设中,筑路工人都特“爱美”,外出必涂防晒霜,为什么?

(7)判断真假:几个同学去青藏旅游回来,给同学们表达他们的收获。

A很浪漫:“美啊,小桥,流水,人家。”

B很深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很活泼:“我学会了孔雀舞,给大家跳一个。”

D很疲劳:“我终于到了黄河的源头。”

E很自信:“自东向西,植被变化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F很专业:“高寒地区发展农业只能寻找气候较为温暖的河谷地带。”

师:对学生的精彩表现鼓励和欣赏。

小结

欣赏媒体音乐“新疆好”、“青藏高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由学生自选一曲。

师:向你的同学炫耀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以一个主讲,另一个补充,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知识构建。

设计意图:情境音乐唤起回忆,稍做休息,集中精力完成知识结构。

训练提升

出示训练题:自我检测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学生独自完成,相邻同学互相评价确定等级;拓展延伸部分结合生活或社会热点超越教材内容,由相邻同学探讨,教师协助引导,形成看法。

设计意图:自我检测部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情况做诊断,查漏补缺;拓展延伸部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形成价值观。

点评: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了“三ZZ"Z助教学模式的体现,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情景设计,通过创设情境,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知识容量大,如何调动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采取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方法还有待探讨。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课件同学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寒露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