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把儿”老师
2009-02-08赵广存
赵广存
编者推荐:
这篇文章写了一位很有个性的老师,他其貌不扬,口才不佳,上课时的口头语被学生演变成他独具特色的绰号。但是,就是这位老师他却以自己的才华和对学生的挚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柿把儿”老师本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公分。满脸的青春美丽痘。小小的眼睛上罩副近视眼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上第一堂语文课时,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那一堂课,有同学做了统计,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是吧”老师。因为“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的是柿子,因此,同学们管他叫“柿把儿”老师。
以后上课,他在台上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在下面学一个。有时,他还没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很生气,却不好发作。谁叫他满嘴的“是吧”呢?有一次,他真的生了气,一甩教鞭,训斥大家:“以后,只许我说‘是吧,不许你们说‘是吧,谁再说‘是吧,就滚出去。”“柿把儿”老师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一招倒把大家给镇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料,他最后又来了一个“是吧”! “哄”的一声,教室里笑成一片。气得他那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的。这时候下课铃响了,他走出教室时,向同学们告别,竟说“老师再见!”同学们嘴张开了,还没问出声,“哄”地又笑了。
他的口才可以说比较差,可写作水平却出奇的好,还是市作协的会员呢!同学们常在报刊上拜读他的大作。老实说,在同学们心里某个角落,还装着对他的敬意呢!可一旦上课了,听到他一口一个“是吧”,就又嘻嘻哈哈起来,每堂课上完,他小小的鼻尖上尽是细细的汗珠。
“柿把儿”老师课讲得不好,在爱情上也是失败的。快30岁的人了,至今孑然一身,谈过的不少,没一个成功的。近日,又有好心人介绍了一位,是文学青年,长得挺好看,又是某局长大人的千金。姑娘因喜欢他的文章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他。姑娘打算让他调到某局办公室,以后朝政界发展,前途无量啊!他一听,急忙向姑娘解释:“让我考虑考虑,是吧!”
局长大人的千金的出现,使故事情节发生了变化。
那一天,姑娘像一朵云,笑盈盈飘进了他的寒舍,打探他的考虑结果。他低着头,对姑娘说:“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听了他的话,姑娘气红了脸,大喝一声:“去你的‘是吧吧!”说完转身“蹬蹬蹬”叩响高跟鞋走了。他望着姑娘闪动的红色背影,嗅着姑娘留在屋子里的余香,眼泪快要流出来了。
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一个个感动得直掉泪,真想亲他两口。
第二天,他去上课,发现桌子上亭亭玉立着一个细脖儿空罐头瓶,瓶里插着一把鲜艳的野花,花茎上系着一张“忽啦忽啦”抖动的纸条,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你,我们不能没有你。我们再也不叫你‘柿把儿老师了。我们以后要好好听你的课!”
“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一眨也不眨,半天吐不出一个字。突然嘴一张,迸出两个字:“是吧!”这一刻,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一点儿声息。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简评〕
《“柿把儿”老师》是一篇校园生活的佳作。
这篇文章是围绕老师深爱学生这一主旨立意的。赵老师其貌不扬,但很有才;不善言辞,讲课时有很浓重的口语;性情温和,轻易不对学生发火;从心里爱学生,尽管他们对自己老大不敬,但宁可放弃爱情,也绝不舍弃教育工作,可见对学生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他的敬业精神。
文章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赵老师发火,为学生放弃爱情与仕途,有以一当十的功效。文中对老师的肖像、神态、语言描写可谓活灵活现,譬如第四自然段中“鼻尖上盡是细细的汗珠”,这是一个神态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老师因课没上好的复杂心理:有窘迫,有紧张,有愧疚,可能还有要努力的决心……还如最后“‘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一眨不眨半天吐不出一个字……”,说明他被学生的真情感动了,此时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他与学生间的真挚感情。
文章还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下了功夫。如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以肖像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丑”老师。再通过语言描写——一节课竟然能说180个“是吧”,让我们感觉到赵老师在学生心中地位之低。还通过语言描写——大发雷霆之后,竟然用“老师再见”跟同学们告别,写出了赵老师的严重失态。通过这“三抑”的渲染、蓄势,为下文描写赵老师对学生对事业崇高的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一切都是客观的叙述,不事雕琢,字里行间却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特别是结尾,好似影视剧中一个定格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山东省无棣县柳堡乡中学教师赵云德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