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校管理 打造乐安品牌

2009-02-07王建忠刘希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教学

王建忠 刘希亮

一、基本情况

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85年,占地620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437平方米。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29人,教职工156人。现有15人获国家、省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齐鲁名师称号,35人获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38人获县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管理创新全国品牌学校、全国心理健康示范学校、省规范化学校、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28项国家、省级命名表彰,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普通话示范学校等十几项市县命名表彰,近期被推报为省教学示范校。学校外树形象,内抓质量、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不断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集中精力加强内涵建设,在社会上树立了乐安学校优质教育的品牌,周边县区学校纷纷慕名来校就读,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精品学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靠诚信谋发展。确立了“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办学理念,“刚毅、拼搏、求真、创新”的校训,“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勤奋、好学、深思、尊师”的学风。近年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由过去快速膨胀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稳定规范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改革教学思路,完善管理方法,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想实招办实事,不断强化教职工的精品意识,全面推进品牌战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齐鲁名校。

三、健全机制,狠抓过程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发展模式

(一)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抓过程重落实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全校教职工人人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做到规范管理,谁负责,谁落实,一级抓一级,上下互动,齐抓共管。学校成立了督察室,实行了校长轮流带班、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校务值周制,值周领导的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目标,从大处着想,从细处着手,主要从课堂教学、办公纪律、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学生路队、校产维护、三餐纪律等方面进行督政督教督学,并针对学校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近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督察。坚持做到“三个一”:每发现一个问题发一份督办单,每周一份督查报告,每月一期工作简报。督办单由校长签批,督查室督办,追踪问题落实解决情况。

(二)强化落实,注重实效,狠抓教学常规工作

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推行教学系列新举措:①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强化“六个到位”:创新教学理念到位,对教材理解到位,集体备课到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到位,教学效果与奖惩挂钩到位,师带徒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②实行各校长蹲级包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共同研讨新的教学方法,及时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③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所有教师的课全部对外开放。④实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的备课体系。主要学科备课全部实现集体备课,采用“集体备课、个性使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校本备课研讨模式,教研组先分工备课,后集体研讨,形成共识,打印成教学方案,发给全体教师使用,教师结合本班实际作适当的调整,修改使用。备课内容输入微机,作为精品教案存入教学常规目录中的相应文件夹。⑤启动“123”工程,抓好课堂教学。一是学期初举行一次新课程业务理论考试;二是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节研究课、一节公开课;三是评出一节好课,经一人执教;学校组成研究总结小组,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做法,并从理论的角度予以升华,再将这些好的做法在全组进行推广;由名师为全体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教学后要写出教学反思。

四、关注教师成长,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针对我校近年补充的教师到大多为年轻教师特别是“三加二”学历居多的现状,我校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模式,坚持业余、自学、短训为主的原则,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现在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7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我校把听课评课作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变革形式,抓精抓实,抓出成效。

听课主要采用六种方式进行:①在一个班内进行系统的听课;②对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连续听课;③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连续听课;④对一个教师的连续听课;⑤围绕一定的研究内容或检查目的而进行的连续听课; ⑥上面提到的随时随班推门听课。

要求评课时要做到“六看”:①看教学目的是否正确、具体,是否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②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健。③看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④看教学方法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⑤看教学态度是否严肃认真。⑥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课标要求,是否落实了“双基”教学内容。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学习,每月根据学习情况写出2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同时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免费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4-5份教育理论书籍,供教师们参考学习。规定统一的读书时间,教科研处负责组织专家讲座、明星教师讲座、教师论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学校每年列支10万元专项经费,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及时了解教改信息和教改经验,并实行了外出学习 “五个一”制度(即做一个报告、写一篇案例反思、主持一次集体备课、上一节观摩课、提一条好的建议)。

(四)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学校提出了名师培养战略、名师带动战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带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五年培养方案(即一三五工程),力争让青年教师在一年内站稳讲坛,三年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五年脱师成才独挡一面。通过开展拜师学艺、师徒结对活动,在培训工作中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促使其专业上的成熟和发展。

一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县首席名师评选中,我校3名教师上榜;县教研室教学视导,中小学学科教学优秀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小学18节课9节优秀,初中16节课14节优秀,均创我校新高;今年各级优质课评选大获丰收,6人获省优质课、8人获市优质课,所有参赛教师近20科均获县优质课一等奖以上称号,优质课获奖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在全县也不多见。

五、以学生发展为生命线,塑造全面发展的新型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一)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德育环境

学校坚持每周一上午举行升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校园板报、班级板报、校报等为宣传阵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我们加强学生心理研究,探索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特点,全面安排德育工作内容,建立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从而更具成效性。

(二)以规范养成为基础,坚持常抓不懈

每学期都有行为规范教育周,平时建立学生督导组、教师督导、行政巡视等三级行为规范管理网络,抓好三项评比活动。每月班级评比活动,从卫生礼仪等生活习惯的细微处抓起,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建立贫困学生救助金、品学兼优学生助学金、学业成绩进步奖学金制度,每年发放助学金4万余元。实行校内家长制,学校干部、教职工每人担任一名学生的校内家长,让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针对落实两个规范,学生在校时间缩短的情况,实行了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活动情况,延伸学校管理到学生家庭。

(三)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素质教育遍地开花

在常规文化课程之外,学校还注重设音、体、美、劳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立了各种俱乐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报名,由自己管理、开展工作。学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利用板报进行心理学知识宣传。

六、实施科研战略,打造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办学品牌

我校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并进行了“以学教案为载体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得到市县教研部门充分肯定,使我校教学成绩逐年提高。2008年9月《现代教育报》派记者进行了专访报道。

学校自2000年实施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制定了古诗考级方案,八年来,我们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进校园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传承中华文明,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传统活动形式,出口成章、熟练背诵几百首古诗的学生比比皆是,形成了“朝诵名诗晚赏曲”的校园文化特色。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长卢元锴欣然题词:“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中,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并从中汲取营养”。

为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为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尝试与创新练习》、《体验新阅读》、《化学新课程伴你学》、《成长足迹》、《英语口语》、《中华美德代代传》、《学习规范化手册》、《学生教育材料汇编》等。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于2005年秋开始全面实施“学习活动规范化”。学校将这项活动作为办学思想的重要一项长期贯彻落实下去,将学习规范化内容作为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评估到年级组。学校制定了学习规范化要求,将计划导航、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学案导读、规范训练、满分答卷、课外阅读、学习档案等8个环节,便于学生学习、整理。

直至今日,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已走过二十三个年头,我们坚信:丰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开拓的创新精神一定会构成博兴乐安实验学校明天那一道亮丽多姿的风景线!

王建忠校长简介

王建忠,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1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县教育局教研员,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和实验中学副校长,2007年9月任乐安实验学校书记、校长。

王校长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学校管理工作,先后有数十篇研究文章在《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主编出版了4部教辅读物和论著。撰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师资队伍方阵》、《学生评议教师探讨》等数十论文分别在国家、省级刊物上获奖或发表。先后荣立团省委“青春立功”三等功,被县委、县政府记功、记大功各一次,并获滨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组织的活动和分管的工作先后十余次获国家、省、市先进单位称号。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