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乐府诗看汉代女性的不幸
2009-02-06谢美芹
谢美芹
摘要:由爱情引发的婚姻是每个时代女性生活的转折点,它开始的是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因此,每个女子都憧憬着自己能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但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综观汉代乐府诗中对女子的有关叙述,可以发现她们生活的并不幸福,更多的是辛酸和痛苦。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命运封建制度
一、爱情失败的不幸
没有爱情以前,女子的生活是单纯天真、无忧无虑的,正如《江南》中所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一群少女一边采莲一边唱歌,有着无穷的欢乐,人们似乎可以听得到她们的欢声笑语。可是一旦萌动了爱情,她们就会热烈地追求并且很坚定执着。如《上邪》中女子所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并不能感动和拴住男人,热烈的爱情往往以悲剧收场。喜新厌旧的男人最终会离开自己,给女子留下的只是对负心男子的痛恨和对爱情的绝望。例如《有所思》中的女子强烈地爱着一个男子并精心地为其准备礼物,“双珠玳瑁簪”还“用玉绍缭之”,由此可见礼物何等珍贵!可是心上人还是喜欢上了别的女子,她虽然很干脆地地割断了情思,但毕竟失去了爱情,而且由于当初约会时“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又丢了面子,受到了双重的伤害。
二、被抛弃的不幸
进入婚姻殿堂的女子,也并不能得到婚姻长久的保证。古代有“七出”的戒律: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任何一条都可成为休妻的理由,此即便已经被娶进门的女子,也时刻面临着被休的危险。
女子被遗弃的现象在《诗经》中有很多表现,到了汉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白头吟》据说是卓文君因司马相如欲娶别的女子而写的诀别书,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曾一度传为佳话,可依旧经受不住岁月的考验,最后女主角落得“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地步。《上山采蘼芜》的女主角尽管与新人“颜色类相似”,且“工织素”,每天“织素五丈余”,但依旧遭到了丈夫的遗弃,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她只能委屈地从后门离去。《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美丽又能干,但由于嫁到夫家后未生得一男半女,行动义“自专”,遭到婆婆的不满和指责,不被容于焦家。
新人也并不能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她们一样会成为“旧人”。《上山采蘼芜》中的“故夫”不就在抱怨新人的不好吗?“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无论是新人还是故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休弃了故人是对故人的伤害,抱怨新不如故是对新人的伤害,被伤害和被侮辱的总是女子。
三、留守的不幸
汉代社会战争频繁,先是项、刘之间的厮杀,其后又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更是多次发动对匈奴及其他边地民族的战争。连年战争受伤害最深的总是老百姓,许多青、壮年男子被征去服兵役,或是四处逃难。家中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整个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留守的妻子身上。她们需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整日劳作以养家糊口,还要担心战场上丈夫的安危。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无处诉说委屈,只能寄托在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上。《饮马长城窟行》即是写一个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由于极度的思念而又见不到丈夫,她只好“宿昔梦见之”,在梦里与丈夫相见,但醒来却发现只是一场梦,其痛苦可想而知。当丈夫托人捎来“双鲤鱼”且“中有尺素书”时,女主人心情极为激动,“长跪读素书”,信的内容不过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丈夫从远方报来的平安和对自己的关怀,或许就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吧。另一首《伤歌行》则是写女子在漫长的月夜思念心上人,由于越想越悲,无法派遣心中的苦闷,最后“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这些女子虽未遭到遗弃,但丈夫的远在天边让他们分居两地,享受不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更多的时间她们是在孤独无助和对丈夫无尽的思念中度过的。
四、贫困的不幸
连年战事势必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随着中央集权的巩固,汉代统治者敲骨吸髓地榨取人民的血汗,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长安有狭斜行》中“大妇织绮贮,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的妇女,只是“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的做官家庭才有的,大多数家庭都过着“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贫穷生活。这样的女子只得跟着丈夫过“与君共晡糜”的苦日子。不仅如此,为了保全家庭,《东门行》中的女子还得苦苦哀劝丈夫不要一时冲动干出违法的事来。不仅生病无钱医治,由于无法帮丈夫照顾生计还会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妇兵行》中的妻子由于“妇病连年男岁”,家里“抱时无衣,褥复无里”,最后只得怀着对丈夫的愧疚和对孩子的不放心离开了人世。
贫贱夫妻百事哀,穷人家的女子虽然不用担心被遗弃,可是即使再怎么与丈夫相爱,却免不了挨饿受冻甚至病死,依然无法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五、作为罪魁祸首的封建制度
偌大一个社会却找不到几个幸福快乐的女子,只能看到她们忧戚的面容。听到她们的哀叹,似乎她们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受罪,我们不得不问责于她们所生活的社会。
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礼教的完善,对人性的禁锢也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女子的压迫进一步加深,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则越来越低。《大戴礼记·本命》云:“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礼记·内则》记录了当时近乎变态的情形:“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种种不合理的教条,给了男性更多的权力,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这些封建教条面前毫无反抗的力量,只能遭到男性和封建家长的欺负。
女子娶过来之后,只是被当成生育的机器和劳动的奴隶。她们每日辛勤劳作,“夜夜织作,不得下机”,自己却“苦寒无衣”,这样还会遭到指责;“三日载匹,尚言吾迟。”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上山才蘼芜》中的“故夫”甚至以女子的劳动多少来评价新人还是故人好,“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其次,汉代建立之初,经过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汉代毕竟是阶级社会,享受荣华富贵的只是上层社会,他们为了私利不断发动战争进行争夺,剥削下层劳动人民。广大的劳动者包括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牛马不如的贫穷日子。他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最后却落得卖儿卖女,四处漂泊,甚至是落叶不能归根,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
不合理的封建制度造成了广大妇女的不幸,她们要么惨遭抛弃,要么是生活在贫穷之中,没有任何生的欢乐可言。汉代乐府民歌中这些悲哀的女性形象,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切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