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是农民(外一篇)

2009-02-05郭震海

散文百家 2009年1期
关键词:野马周瑜蝙蝠

郭震海

和天下所有的农人一样,父亲痴心固守着几亩责任田,整整半个世纪。

在父亲的思维里好像早已设定好了某一种特定的程序,除了一日三餐端着大海碗吃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在田地里永无休止的劳作,每一个节令都会像鞭子一样使劲抽打着父亲的脊梁,父亲是属于节令和田地的奴隶。

在麦熟的季节,火辣辣的正午,从来没有午睡习惯的父亲也许是太累了,镰刀抱在怀里就坐在一块青石上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醒来,揉着晕睡的双眼一头扎进烈日里,嘴里还不住地嘟囔:“我怎么就睡着了!”仿佛在跟天和地道歉。

父亲有时候十分的固执,就比如春天他和解冻的泥土同时醒来,不管天有雨还是没有雨他都会很固执地将一粒粒种子很坚定地播进泥土里,然后站在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抱着锄头挥着汗水望天,一遍又一遍,尽管天没有丝毫下雨的意思,但父亲总会这样张望,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这是上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独特姿势,父亲不用像婴儿学步一样去刻意模仿谁,是与生俱来的,是很自然的不经意中站出来的姿势。有时候镰刀或蒺藜划伤了手,鲜血顺着手指往下淌,滴在脚下的泥土里,父亲不会感觉到疼,血流得多了父亲就索性弯腰抓一把泥土捂在滴血的伤口上,在父亲的“词汇”里没有感染这一说,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对这点小伤已经麻木。

有时候父亲会哭,哭起来就像个孩子,比如一场冰雹将已经挂穗的玉米打坏了,父亲看着光秃秃的玉米秆哭,我知道这时候谁也别去劝,劝也劝不住,等他哭够了就好了,哭够了他会再一次坚定地在伤痕累累的玉米地里补栽箩卜或者大白菜,这就是父亲的责任,义不容辞的。

父亲发脾气的时候不多,但发起脾气来就很可怕。有一年秋天,玉米收获后留下口粮,其余的要拉到镇里去出售。头一天父亲就蹲在玉米堆里忙着清灰打包,因为第二天有车专门来拉。母亲多嘴说,听说别的售粮户都在忙着往玉米籽里搅小石子,这样可以增加玉米的重量。父亲坚决不同意这样做。父亲说这样做亏心,母亲说父亲从来就直脑筋,于是就悄悄指使我们弄了好多小石子,趁父亲去一旁抽烟的工夫全搅了进去。我忘了父亲当时是怎样发现的,从来都不能多言语的父亲那天发了很大的脾气,瞪着血红的眼睛骂人,我们都哭了,母亲也哭了。到最后父亲又将包里的玉米全倒了出来,几乎是一粒一粒地拣,第二天别人家的玉米都拉走顺利地出售了,我们家的玉米就因为这几粒石子儿父亲没有让卖成,最终是父亲自己掏钱雇的车拉到镇里的。过后父亲说:“人无论到啥时候就是亏本也不能亏心”。

现在,父亲老了,但他依然没有忘记那几亩责任田,父亲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土地,你只要去种,她永远都不会让人吃亏。其实父亲在利用着土地,土地也在利用着父亲,有时候我真怕飞速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天会夺去父亲的土地,这样父亲一定会很伤心。

珍珠蚌的启示

民间有云“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神女的眼泪以及鲛鱼的眼泪成珍珠”等说法,珍珠,历来被视为奇珍至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说:“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珍珠有龙珠、蛇珠、鱼珠、蚊珠、龟珠等,并详述了这些贝类以外的动物珠的生长部位。如“龙珠在颌,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龟珠在足。”我曾经到过多家珍珠养殖基地,每次都会驻足滞留很久,不是我喜欢珍珠,而是喜欢产珍珠的蚌。

蚌是生活在水中的贝类,据说种类很多,它们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也很小,并且用两扇坚硬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扇贝壳紧紧地关闭起来。在历史上蚌的记载很早,因为蚌可以产珍珠。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大禹治水后淮河流域一带人民用淡水珍珠向帝王进贡的事。《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均留下了有关珍珠的内容。

蚌育珍珠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外界沙粒进入或人工将一粒沙粒置入蚌壳内,蚌会在水中微微地颤抖,就像一粒灰尘误入人的眼睛。但蚌无法去排除异物。此时的蚌,这个一遇到敌害柔软的身体就立刻缩到两个贝壳中间的小动物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慢慢地用体内的营养液将沙粒包围起来,最终成为自己体内和谐的一部分,慢慢裹沙成珠。

我喜欢蚌,正是喜欢蚌的包容和肚量。当一粒异物进入蚌的体内,蚌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去改变现状,索性包容进入体内的异物,使之为我而变,为我所用,最后由一粒沙变成一颗珍珠。这又让我联想起了非洲大草原上的野马,据说在大草原上与野马共存的还有一种吸血蝙蝠,这种蝙蝠专叮野马的腿,吸取其体内之血。吸血蝙蝠一旦叮上野马的腿,不管它如何暴怒、狂奔,不飞不动只顾吸食。一些野马就这样被一只小小的蝙蝠活活折磨致死。科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能使野马死去,导致野马死去的是暴怒和狂奔。后来有人就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伤害自己,自食苦果都称之为“野马结局”。

俗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量有多大,他的事业就能做多大;一个人的心里能容多少事,他就能摄取到多少财富。但是真正能做到“额上能跑马”和“肚里可撑船”的又有几个人呢?更别说像蚌一样去包容异类,使之为我而变,为我所用,由一粒沙变珍珠了。就拿一则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来说,周瑜是个了不起的将才,而且聪明过人,才智超群,相信他和诸葛亮真正较量,应该不差上下,可是他恰恰缺少大将应有的肚量,妒嫉心极重,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对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几次欲害之均不得逞。诸葛亮掌握的正是他这个气量小的致命弱点。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损兵马,费钱粮,却叫诸葛亮得了个大便宜,气得周瑜狂呼一声,金疮迸裂,后来,周瑜又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呢?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周瑜再用“假途灭虢”之计,想谋取荆州,又被诸识破,四路兵马围攻周瑜,并写信规他劝,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便倒地而亡,周瑜死就死在他的气量小上。大凡胸怀大志者,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利于不顾。反之,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异言”也难入耳,耿耿于怀者,最终难成大事业。

大地面对苍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而风、时而雨、时而炎热、时而寒冷,她机智地随着节气的变化,演示着不同时期的风情,最终孕育出万物生灵,因为她懂得包容。大海的广阔无边是因为包容了条条溪流,高山雄伟博大是因为包容了石子和泥土。一位勇敢的水手,之所以站有高高的浪尖上放歌,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容下了喜恶无常的水性,就像蚌孕沙成珠。其实,人生即矛盾。矛盾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善意的,也有些是恶意的。不管恶和善我们必须去积极面对,正面意见得听,不同的意见也得听,有些时候,心底深埋一些伤过自己的沙子,尽管当时很难受,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生的珍珠。

猜你喜欢

野马周瑜蝙蝠
驯服的野马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野马之死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