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应有三个“改变”
2009-02-05李洪英
李洪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并充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在化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新一轮课改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进行了大幅地改编,要求教师以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笔者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对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深有体会,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从而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要改变对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新、实、精这三个方面。
1.新:新教材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首先,从形式上看,它增设了许多插图,并编入了许多趣味性小故事,实现了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其次,在内容上则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并注重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新的科技成果,从而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教材还安排了大量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在课后习题中,“家庭小实验”使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此外,它还融入了大量新知识,包括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的前景展望等,并设置了较多讨论和生活观察的题目,从而折射出了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并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创新意识,并使他们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
2.实:教材的引言部分,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容易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新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教学部分;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指导;穿插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学科特点,并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3.精:在设计知识的层次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他们合理地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高一的教材中,新教材将碱金属与“卤素”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显得更自然。此外,在“电解质”的内容编排上,同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等知识进行了衔接,使知识的跨度减小,并克服了旧教材没有引入弱电解质知识,导致在学习C12水、NH3水成份时,很难向学生说明为什么C12水中会有H+、ClO-、HClO分子等的弊端。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电离平衡,而且还巩固了上一章的相关知识,
从而达到了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的目的,并便于学生循序渐进。
二、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1.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因此,在理解、领会课改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教师应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并注意对他们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研究,从而加强学法的指导,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把握好深广度,不能任意扩大知识的容量,拔高教学需求,以防止因重、难点的转移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延伸对习题有用的知识。
3.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以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4.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部分,强调应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氨铵盐一节的NH3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调整了有关NH3的收集方法。此外,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放置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的棉花应该用什么溶液来浸湿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能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要改变对新教材的利用
以高中化学为例,新教材包括了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从而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同时,在每一章内容上,都设置了“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等栏目。其中,内容的引出大都从“联想·质疑”开始,并运用实景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中,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或交流合作等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此外,还能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起自我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最后,在教学内容结束时,又设置了“迁移·应用”和“概括·整合”栏目,以展现教学的完整性,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