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管见
2009-02-05石华
石 华
[摘 要]要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历史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就必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来调整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向,更新理念,推陈出新,主动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课堂教学 策略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历史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这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困惑和挑战,笔者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一些体会。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构建发展性的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以学生密切相关而又熟悉的生活主题来组织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中最需要、最有用、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这种变革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知识平台,同时也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发展性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提倡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首先,重视学生智力的多元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这就必须要注重教育的多元化,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汲取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
首先,教师要由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变为平等互助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地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作为促进者,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学生的错误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心理状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与赞赏。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可以托起学生的自信,发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学生智慧的火花将在教师的尊重与赞赏中迸发,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
四、关注现实生活,积极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大文科观念,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做到既能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吸收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接受新事物,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借鉴、想象、探索规律,努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勃勃生机。
中学历史教师有必要去阅读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史学界的顶尖期刊,吸收最近的史学成果,更新自己的历史知识,确立新的史学观和社会观,改变历史课陈年老酒的形象;应当阅读《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各大报纸,把握时代脉搏,使每节历史课都有鲜活的内容带给学生。
新的课程改革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在全国展开,历史教师如果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推进也将成为一句空话。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历史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推陈出新,主动变革,努力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既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又使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