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教学

2009-02-05庄来香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自主阅读

庄来香

[摘要]自主阅读能力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元认知的监督与调控在“学会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元认知概念,在自主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

[关键词]元认知 自主阅读 监控和调节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

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要达到此目标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监控和调节元认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元认知概念,在自主阅读中,对学生进行以下训练,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水平。

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1972年提出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较少地停留于获取和存储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办法(学会如何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看他‘学会了什么,而是看他‘学会怎样学习。”

元认知的监督与调控在“学会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元认知”概念最先是弗莱维尔提出来的。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或认识过程,选择有效认知或认识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识或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元认知是比智力更高一级的心理能力,甚至可以弥补智力的缺陷。智力发展始于2~3岁,原认知发展始于4~5岁。智商与元认知的匹配有四种类型:①高智商、高元认知;②高智商、低元认知;③低智商、高元认知;④低智商、低元认知。研究表明,这四种类型的人,他们实际的学习或工作效率并不是呈递减的趋势。第三种类型的人,他的效率会高于第二种类型的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勤能补拙”。因为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认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监控和调节元认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1.对文字材料的阅读不感兴趣,对漫画、影像材料兴趣高。

2.对简短的文章(三、四百字左右)阅读教认真,对篇幅较长的文章不感兴趣。简短的笑话、脑筋急转弯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积极性最高,还乐于与他人分享。

3.阅读时,大都停留于文章的大概内容的了解,也就是明白文章写了什么。不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也就是不理解文章怎样写和为什么写。

4.由于阅读速度较慢,往往由于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要看很久才知道结果而缺乏耐心,中途放弃。

5.在作业或考试时遇到阅读题,由于不会从文中找答案,从而使答题准确率低,进而缺乏阅读的成就感,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6.缺乏从读学写的能力,即使看了许多书,写作水平仍无法提高,久而久之失去阅读的兴趣。

三、结合元认知概念,可在自主阅读中对学生进行以下训练

1.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水平。

(1)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阅读材料的特点,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阅读过程中要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比如,阅读材料的选择不能仅以兴趣为原则,要考虑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以及选择材料的可能性。每一学期的自读课本、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书目、课文作者的相关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阅读书目等都是最佳的阅读材料,有些可能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是这些材料能提供语文学习中不可欠缺的知识。当然,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才有收获和乐趣,才能善始善终。

(2)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包括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获得自我效能感;体验到与作者同喜同悲,获得心灵的满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的人文性就在阅读的体验中得到体现。认知体验可结合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比较,比如阅读速度越来越快;情感体验可把自己的心放进作品中,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也可把自己当作作者,进行多角度体验。

(3)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监控知识。教给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知识,减少他们在自我摸索中的模糊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提高自主阅读的元认知水平。比如,在初读课文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后,根据课后问题提示检查阅读效果,发现效果不佳时,及时调整阅读策略,针对性地再次阅读,以达到对文章理解的层层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自主阅读的监控性知识,以积极的心态进入阅读。态度决定一切,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能力。教师要根据阅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能力。

(1)创设有利于自主阅读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积极投入阅读中,恰当运用元认知知识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理念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自主阅读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①影像资料导读。根据学生对影像资料较为感兴趣的特点,展示影像资料的精彩片段。结合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介绍,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透过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对比,学生还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兴趣。②教师出声思考。教师展示自己阅读的部分思考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所展示出来的思维过程。③展示同伴的阅读成果。同伴之间由于年龄、水平的接近性,更具有影响力。这种展示可以是书面的阅读摘抄、阅读日记、简报等,也可以是口头的内容简介、阅读感言等。

(2)训练学生自主阅读时的自我意识。意识自己的目的、行动和计划,让学生主动预见阅读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寻找阅读伙伴,制作阅读笔记等,以便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学生必须有自主的意识,也就是“我的阅读我做主”。比如,阅读中预见自己的阅读速度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及时调整阅读速度,使计划得以完成。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的指导者。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教师的指导成分将越来越少。

(3)积极开展阅读交流的活动。学生在自己的交流中会展示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阅读交流活动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学生每人看一本书,经过全班交流,获得的信息就是几十本书的信息,同时会激发起新的阅读欲望,图书交流就成了一种资源分享的形式。其次,交流能活跃师生的思维。古人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缺少交往和对话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交流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值得一提的是,交流也是一种督促、检查方式,元认知在交流中得到监控和调节。常用的交流方式有:手抄报展示、读书笔记交流展示、口头介绍书本内容和读后感。

3.创设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注意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发现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激励、关怀和喜爱。教师具有主导性,在与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要运用自身优势点拨、引导、激励学生。学生又具有对群体依附的心理,生生之间的互动能满足学生的这个需要。在自主阅读中,师生、生生良好互动,能使阅读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纽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动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在这良好互动的环境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促使他们以更高层次的认知投入后续的阅读中。

参考文献:

[1]J.H.Flavell.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906-91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余文森.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元认知自主阅读
音乐教学元认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