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
2009-02-04冯报祥吴宝禄杜利农
冯报祥 吴宝禄 杜利农
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探索了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基本理念以及模式方法,这既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贯彻“以人为本”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笔者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新生进入大学后所接触的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课程之一,它对奠定个人的计算机基础,为今后的计算机应用树立正确的方法与良好的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日益凸显其必要性,针对该模式展开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意义深远。
1 “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
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差别课程:无论学生的计算机背景如何,均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进度、同一实验要求。这种“粗放型”的课程安排,显然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该课程“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硬件环境差异是“个性化学习”的客观基础。(2)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差异性决定了与大学相关课程衔接点的多元化。(3)大学生生源结构、思维模式变化提出了“个性化学习”主观需求。(4)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个性化学习”以其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2 “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念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包括以下4个方面,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注重学生的主观努力、以体验式学习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个性化学习”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主要通过4个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讨论“以人为本”应该基于现实世界,因为只有人才是现实世界的主体。高校作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由人即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活动构成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必须基于高校现实世界。
其次,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应该始终把人视为主体和中心。能否实现从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决定着发展的性质、结果和意义。在讨论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际效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利用现有硬件平台发展与提升各自的能力,而学校机房面积、PC数量、免费机时政策等仅仅是条件而不是效果。
第三,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全体的人,即每一个人以高校为例,这包括全体学生、教师和管理者。
第四,虽然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就全体人而言的,但在高校中,学生是高校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者,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主体。
2.2主张在师生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观努力
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来源的广泛性与知识学习的终身性,教师不仅内在包含了学生,而且就是学生;学生不仅内在地包含了教师,而且就是教师。学习活动在两者之间不是单向输出的,而是双向互动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学生的主观努力对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要引导学生在勇于自主实践的同时,认真归纳个人在主观上与同学的区别,深入把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顿悟,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有什么思考,有什么经验;最终通过主动的探索与发现,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
2.3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是专门理解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专业人员;学生是通过探究知识和生活以促进自身和同伴发展的人。学生的学习是指他们从阅读、听讲、研究、作业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 ,这些体验就其内容和过程而言是独具个人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效果尤为重要,与“学到了什么”相比,“感觉是如何学到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创造出带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全然投入其中,体会深刻感受,留下珍贵回忆,获得难忘印象。
2.4激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对自己创造能力的展示,是人发挥自我、实现潜能的最高表现。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个性化学习”应该是一种创造活动,激励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创新。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把有创意的实验成果展现出来,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愿望的同时,激励更多学生投入创新活动。
3“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
3.1以提高学生信息能力与计算机能力为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两个方面,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能力。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设计,应该将目标确定为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检索能力、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利用能力、转化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设置,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关,包括程序阅读能力、初步的系统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编程环境适应能力等。
3.2应贯穿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全过程
课程就是过程,将“个性化学习”理念贯穿于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全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个性化”作为灵魂应该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实践、互动、自学、作业与评价等每个环节。在教学与实验大纲的制定、课堂与实验教材的选择、实验过程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考察、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分析等各个方面均应贯彻“个性化”理念。
3.3“个性化学习”实践与效果
近年来,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该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并取得初步效果:
3.3.1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适用平台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目前已经在大部分高校得以运用,充分利用其功能,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学生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得到面向全班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使个性化学习与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成为可能。
例如,教师在开始一个新的教学单元之前,可以通过语音广播说明该单元的要点与教学时长,并提示有意学习该单元内容的学生通过系统的“电子举手”功能,表明自己的学习意愿;教师通过控制屏幕选择已经举手的学生进行教学演示,而未举手学生的屏幕不受影响。又如,在进行难度较大的程序设计实验时,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十分显著,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的“学生演示”功能,请部分学生逐一向全班展示自所编代码和程序运行情况,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编程思路的多样性,也对各能力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广泛的激励作用。
3.3.2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综合大作业”
以笔者所在学校2008年第一学期的Word实验“综合大作业”为例,要求学生:(1)在完成常规实验任务的同时,自行设计一个Word文档;(2)在“北京奥运会”的范畴内,自选主题,自行收集素材,自主完成任务;(3)尽量运用所学知识,力求内容与Word技术的有机结合,力求体现最好水平;(4)将自己作品中的“独到之处”以横排文本框的形式加以说明并插入文档的第一页。
能够充分展示个性的“综合大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都能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喜爱的主题,许多学生上交的是排版精致的电子小报,一些追求完美的作品甚至插入了视频或背景音乐。
3.3.3使用无纸化考试系统检验“个性化学习”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效果
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试一直以“千人一卷”的笔试方式实施,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无纸化考试系统附带海量题库,可以组织包含选择题、改错题、程序设计题与文档操作题等多种题型的试卷,每位学生的试卷都是由考试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现场组合而成,各不相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诚信的考试环境。
无纸化考试以学生在实验室上机的形式实施,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而且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与程序分析、设计能力,还能检验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这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检验“个性化学习”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效果的最好手段。自2007年起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无纸化考试以来,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且平均成绩与及格率均优于笔试时期。
3.3.4组织系统开发兴趣小组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组织系统开发兴趣小组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兴趣小组的组建体现个性化原则:公布报名电子邮件地址,要求有兴趣的学生自主报名,最终落实的小组成员占班级总人数的15%。
以“教学上机排课系统”的开发过程为例,小组的活动包括知识准备与系统开发两个阶段,时间跨度为半年;活动形式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驱动式的模式,突出项目的“实战性”。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仅仅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或者研读教材强化原有知识,或者按照客观需求补充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活动对激励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乃至其他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系统开发需要通力配合,一些辅助性、外围性的任务单调乏味,却是系统开发的必要组成部分,小组成员必须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全部工作,这有效地培养了组员的团队精神。经全体成员努力,小组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基于Visual FoxPro的可以正常运行的“教学上机排课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工作实践,实现了上机排课自动化,这使学生对辛勤付出产生的劳动果实,有真实的成就感。
4结束语
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积极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述元.论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理论前沿,2009(3):30.
[2] 任斌.析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范式[J].理论前沿,2009(5):11.
[3] 吴成业.对话教学_内涵_价值追求及其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09(1):14.
Exploring the Personalized Study Model of Computer Fundamental Experiment Curriculum
FENG Bao-xiang, WU Bao-lu, DU Li-no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focusing on the people-oriented core idea, and explor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zed study model of computer fundamental experiment course, its basic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mphasize that the personalized study model has unique advantage not just on developing multi-functional and business-oriented trainee program, but on improving student creation ability and career competence.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computer foundamental course;experiment teaching;personalized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