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09-02-03谷荣生
谷荣生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现代教育家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中学生物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从生物课程资源种类和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目前,普遍认为生物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的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媒体资源(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资源等5个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应遵循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社会性、适应性等原则。但是,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结合新课程实施的理念,谈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注意应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和整合过程中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生物学课程资源引入到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体验式教学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并给予必要的调控,以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活动结束后,还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
例如,学习了“发酵工程”后,教师鼓励学生到当地的味精厂、啤酒厂进行实践;学习了有关保护环境的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对当地环境进行调研,查阅一些资料,并写成调研报告。
1.2探究式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工厂、社区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其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述“细胞的癌变”、“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课程资源搜集有关于细胞研究进展、恶性肿瘤防治、人类基因组研究等资源;学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体免疫系统”时,组织学生到社区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和青少年中的常见免疫异常病;讲到“遗传的分子基础”时,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要使学生在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学案教学”可改变原来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观。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学习,在学案的引领下做学习报告,在学案的引领下去展示自己,在学案的引领下去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模式下,课堂教学能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根本扭转目前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1.3陶冶式教学
教师可利用图片、音像、大自然,以及榜样、楷模的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_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环境现状的音像及图片,也可与当地的环保机构联系,带领学生考察环保先进、落后的企业及周围环境、污水处理厂等。面对这样的真实情境,学生的心灵会受到震撼,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师也可结合重大环境节日,如“植树节”、“预防艾滋病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出宣传橱窗,开展主题绘画、演讲、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确立环境意识。
2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1生物实验室教学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相当部分的实验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室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结合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室环境的布置要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源泉,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实验室活动。
为满足学生探究实验的需要,实验室实验器材应配备齐全。另外,实验教师要提高服务态度,根据学生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实验要求,提供各种方便,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并帮助学生准备实验室可能没有的物品。
2.2面向学生开发利用学校的其他教学资源
学校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主渠道,教师除充分利用实验室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图书室、校园网等教学设施,以及利用校园环境资源组织教学。
学校的图书馆既可以供教师使用,也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使用。管理员可以定期公布新书介绍和目录索引,让学生及时了解图书馆近期的新书、杂志等。也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复印成资料供学生们选用。
互联网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机整合网上资料,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校园网具有丰富的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除专门的网络教师外,生物教师要共同参与,通过查询、链接、下载、编辑,丰富生物教学的资源,对于网上搜集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认真加以筛选、编排,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合理运用。
生物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环境教育内容,学校及周边环境都会注重绿化,教师熟悉各种植物名称、生活习性,了解植绿过程,结合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兴趣。
2.3联系当代科学热点问题,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电视指南选择反映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或相关的专题节目,组织学生收看。如“探索·发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今日说法”等栏目,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教师结合世界重大科学进展,对一些热点问题进
行宣讲,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够激起学生奋发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教学。“世界环境日”期间,教师可通过校园广播或黑板报向学生公布环境污染的具体数据,能够使学生强烈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无烟日”让学生了解吸烟的危害,可以组织学生写倡议书,参与禁烟宣传;“艾滋病日”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等。
2.4开发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
农村的自然界是生物教学的天然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在积极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之外,充分利用本地生物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农家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习环境。对家庭饲养家禽、家畜,家庭饲养家蚕以及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学生能亲身体验、观察,开展探究活动。关于动植物的生殖、生长、发育等,学生可组成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记录,撰写探究报告。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2.5生物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实践活动,能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生物课就会展现出特有的魅力。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实践活动方案,收集实验、实践的有关数据,归纳总结出规律。
2.5.1利用校内活动资源,开展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1)教师可开放生物图书馆、实验室和标本室,开展探究实验和自主观察等活动。
(2)教师可利用生物园和绿化的校园,开展观察、测量、饲养等活动。充分利用在生物园和校园开展活动的地理和时间优势,组织开展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集体性实践活动,如在生物园进行“无土栽培蔬菜”、“植物的向性运动”等活动。
2.5.2利用各种校外活动资源,开展课外专题性实践活动
(1)教师可以动物园、植物园等场馆为基地,开展观察、测量、调查等活动。
(2)教师可利用学校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展参观实习、调查研究活动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周围的社区资源包括科研机构、生物类的生产企业,以及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等,适合组织开展学生参观实习、调查研究以及创新型的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我市(县)的环境现状调查”、“护城河水质的研究与分析”等。
(3)教师可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家庭中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等。
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家长理解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4)教师可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生境,开展研究性专题活动。
2.5.3整合信息资源,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
(1)教师可以图书馆、网络及其他媒体为平台,开展以搜集和处理信息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活动的主题或课题,如“试管婴儿研究的进展”等,训练学生在学会文献检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相关实践活动的要求,独立查找资料,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2)教师可充分发挥其他资源的作用,为开展其他实践活动提供信息工具,使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报刊、音像,参考内部资料,从而确定研究课题,规划研究起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学活动拓展了更大空间,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使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要构建科学系统的多维评价体系,对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相统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合作、互动的程度、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行为表现、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等校本课程资源的情况等。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并通过组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分析,共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教学工作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