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现途径

2009-02-03吴汉嵩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资源

吴汉嵩

对外贸易联结不同国家的利益,对经济增长有巨大作用,对外贸易和谐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不可替代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贸政策的特殊性,企业国际竞争手段的单一性,造成我国外贸发展过程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如何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贸易活动是我国实现对外贸易“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贸易和谐发展的内涵

国内外不少人认为“贸易和谐发展”就是“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问题就是“国际贸易平衡”和“贸易与环境”两方面。实际上“贸易和谐发展”的内涵远比“贸易可持续发展”大,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贸易和谐发展应该是“贸易国之间、国内外同行业之间、企业主与员工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贸易国之间的和谐指各国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共同建立贸易自由化的平台;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和谐指企业贸易行为要考虑行业的整体利益,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拆台、扰乱贸易秩序,国内外竞争对手之间应树立“双赢”或“多赢”的观念;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指要考虑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能不顾员工身体状况,随意加班加点、克扣员工工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指要考虑消费者的价值最大化,不能只顾企业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安全和感受。

2.贸易和谐发展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和谐

贸易道德规范和谐是指不同国家的贸易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不要只追求贸易顺差,不“以邻为壑”相互设置贸易障碍,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优化配置。贸易行为规范和谐指贸易从业者应该遵守贸易的道德规范和国际贸易规则,竞争行为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不能只求最大最快地占领国外市场而恨不得一刀将对手斩于马下,一家企业占领整个国际市场;外贸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在注重自身发展、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生态环境等的责任。

3.贸易和谐发展应该是“贸易过程和贸易结果”的和谐

国际贸易过程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循环和运转。国际贸易过程和谐是在合理的利润下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和高效运转。国际贸易结果和谐是指经济、社会、生态、贸易主体、企业与员工等和谐共处,不要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对外贸易发展节奏要与行业、产业规律、资源禀赋状况相匹配;贸易目标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应该是社会总财富最大化,贸易主体的整体角色定位要从“经济人”向“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三位一体过渡。

4.贸易和谐发展应该是“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国际贸易的初衷是为了打破自给自足的闭关锁国的局面,有贸易比没有贸易好并不等于贸易越多越好。如果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无限度地开展对外贸易,长久下去将超过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承受能力,贸易可持续性受到挑战。贸易与生态和谐还要求自然资源要合理、有节制地利用,而不是掠夺式开发;生产过程要节约、环保,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将污染排放;环境成本内在化,推行绿色贸易,避免环境恶化和污染国际转移等。

二、贸易和谐发展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种社会形态是否和谐关键在于它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和稳定的发展环境。以人为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人人平等”的关系,要求在利益主体上人与自然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二是“人地平等”的关系,着眼于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资源利用不要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三是“天人合一”的关系,着眼于人类与整个大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实际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初衷是为了打破自给自足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福利水平、满足人的多样化需要,这些都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的要求,也是我国对外经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起点。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不仅仅只是考虑了静态利益,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性或不可再生性,片面追求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忽视国际贸易的生态效应。如果一味追求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果很可能付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这些代价经常是经济利益远远不能弥补的,最终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和人与自然不“和谐”。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国际贸易,要求在区域内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利益内容上要反映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平衡协调的利益关系;在利益来源上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福利总量。

3.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发展模式强调物资和能源在贸易循环中的作用,千方百计使其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利用。树立循环发展的贸易理念,有利于缓解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状况,突破资源禀赋限制;有利于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重塑比较优势,实现以质取胜;有利于突破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绿色贸易和生态贸易;有利于防止国外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保证贸易与生态环节协调发展。树立贸易循环发展理念必须符合“五R五E”原则,即:Reduce(减少)、Reuse (再用)、Recycle(循环)、Reserve(环保)、Research(研发)、Economic(实惠)、Ecological(生态)、Equitable(平等)、Efficiency(高效)、Equilibrium(平衡)。

4.生态经济的原则

研究经济活动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的规律,使人类的经济活动既能取得近期与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要取得远期与间接的最佳效果。国际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产品的跨国流动,既涉及经济与生态两大系统,又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联系起来。经济效益属于短期和局部的利益,生态效益更加注重宏观和长远的利益。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国际贸易要求贸易主体以谋求在生态环境平衡、经济发展合理、科技不断进步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及协调发展。

三、我国贸易和谐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产生了诸多不和谐,主要表现如下:

1.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问题

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进入21世纪后贸易顺差增长更快,2007年达到2622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到2008年7月底外汇储备超过1.8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外贸顺差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等国,所以被解读为“中国是欧美制造业工人失业的罪魁祸首”。欧美国家一方面利用各种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另一方面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服务及农产品市场,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受欧美等国家的影响,其他国家也频频对中国施压,设置贸易障碍,以保证其自身原有的市场份额。可以说,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我国实现贸易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

2.地区经贸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地区倾斜”的发展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较大的优惠政策,东部地区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加工产业,一时间低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占我国货物出口半壁江山。但是“地区倾斜”政策造成我国经贸发展很不均质,中西部地区贸易增长缓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贸易发展与环境冲突问题

目前,我国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越来越大,“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还屡禁不止,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还时有发生,但是我们的出口价格有降有升。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资源环境约束的同时,低价值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还在快速增长,结果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加剧。目前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全面趋紧的阶段。事实表明,中国在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是在替发达国家承担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这种外贸粗放型增长方式既是透支现在,也在透支未来,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不相符。

4.贸易行为和竞争手段不规范问题

我国有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并不熟悉和重视国际贸易规则,竞争行为和规范极不规范。在贸易行为规范方面,不尊重知识产权、货物通关不合法、国内外华商内讧、相互拆台、假冒伪劣、相互排斥等现象时有出现。据统计欧盟海关2007年查获1.28亿件冒牌货,其中约80%产自中国,这些现象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外贸发展的痼疾。在竞争手段方面,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成为国际竞争的惟一手段。价格竞争是国际竞争策略之一,但不是最佳策略,如果长期奉行薄利多销策略,追求和满足最低利润,必定造成商品倾销,给国内外竞争对手造成严重损害。生存权是第一人权,如果你以摧枯拉朽式的攻势改变国际贸易原有格局,拿走别人既定的利益,自由贸易精神就会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取代,贸易伙伴就可能会变成敌人,成为反倾销的众矢之的。

四、贸易和谐发展的目标体系

对外贸易和谐发展必须从传统单一目标最大化向综合目标最大化转变,我认为贸易和谐发展的目标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几方面。

1.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利润效益、规模效益、结构效益和竞争效益四个二级指标。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策略之一,但长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就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薄利多销”是国际竞争策略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竞争手段;追求贸易增长是对外贸易的目标,但不能单纯追求出口量和顺差额增长的贸易政策。我们应重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追求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和内外需协调发展;应强调外贸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贸易规模效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应注重贸易结构的优化,实现贸易产品结构提高、技术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均衡、地区结构合理。

2.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带动效应和创新效应四个二级指标。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必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培养经济新增长点来解决。贸易社会效益就是使其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利用东西部之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各自的优势,通过贸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贸差距;利用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

3.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环保效应、资源效应、循环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四个二级指标。环保效应就是将环境成本贯穿于贸易过程每个环节;资源效应就是要注重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循环效应就是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贸易可持续发展效应就是注重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贸易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不破坏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环境成本没有内在化,增长应减去环境成本后的生态贸易增长。

五、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途径

在宏观战略方面,我国外贸政策应实现“五个”转变:

第一,实施以“出口导向”为主向以“贸易平衡”为主的贸易政策转变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花大力气“千方百计促进出口”,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政策导向使不少人形成思维定式,把出口量和贸易顺差作为成绩,如果出口增幅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就认为外贸出了问题,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贸易顺差,不能把贸易顺差当成外贸竞争力,更不能理解为是我国在贸易中获得的真实利益,顺差并不等于财富。我们要重新审视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贸易的总效应由生产效应与消费效应组成,生产效应是由出口贸易来实现的,消费效应是由进口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致力于贸易平衡,把发挥本国优势和利用外国优势结合起来,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减少高耗低效产品出口,扩大紧缺产品进口,特别是环保技术、清洁替代能源设备、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

第二,实施由“区域倾斜”为主向“产业倾斜”为主转变的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是区域倾斜为主,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区域倾斜造成低水平投资和重复投资,而且建立起来的产业大多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抑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提升缓慢,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环节。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作用,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把知识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发知识产业和新兴产业,选择适宜的行业作为培养和扶持的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知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层次。

第三,实施由“科技兴贸”向“创新强贸”转变的贸易发展战略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很快,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必需意识到,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部分或高端环节还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只掌握低端环节。科技兴贸的作用不是为了给出口产品增加一个技术含量,更不是给产量提供一个乘数或给产品增加一点博得消费者垂青的美丽羽毛。当代的国际竞争,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既不是依据其产出口规模、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其产品技术含量,主要是根据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掌控产品价值链的环节。为此,我们必须推行“科技兴贸、创新强贸”战略,加快基础技术研究,鼓励和扶持原创技术研究;处理好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引进逐步走向自主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掌控产品核心技术或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第四,实施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主转变的贸易战略

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对资源依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贸易正在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主,货物贸易为辅”的方向发展。我国贸易结构比例不太合理,出口主要是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出口没有与货物出口同步增长,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的比例大约为10.2∶1,远远高于世界平均4.2∶1的水平,表明我国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提高我国在外贸产业结构的层次,必须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如金融保险业、生态旅游业、中介咨询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的发展。我国一些新兴服务业如中华武术、中医中药、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等我国具有超绝对优势,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和更有效的扶植措施,制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第五,实施从单一“对外贸易”向“内外贸易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和“引进来”为主的政策,使我国一跃成为贸易大国和加工贸易大国,我国内需不足、贸易结构失衡、贸易依存度过高和加工贸易依存度过高等形势严峻。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一国经济增长不能只靠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也不能只靠“引进来”,应走“内外贸易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并举的发展道路。应大力开展国内贸易,拉动内需;注重产业内贸易;有选择地引进那些真正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的外资;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区;应鼓励有实力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通过对外投资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紧缺的压力,转移贸易顺差。

当然,从微观方面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如何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责任。不同的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发展途径。包括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出口经营”向“全球经营”转变;从提高“硬实力”向提高“软实力”转变;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将另外行文作更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汉东:我国外贸和谐发展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J],对外贸易实务,2007(1),P15。

[2](美)E.戴利,诸大健译.超越增长[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10-220。

[3]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58-59。

[4]刘光溪.王大伟.贸易政策滞后与人民币升值的“虚拟性”[J].国际贸易,2006(2),P4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贸易资源
2023 年《国际贸易》 月刊总目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资源回收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