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2009-02-03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发展

包 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入世机遇,充分

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飞跃,贸易大国地位初步确立。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的贡献日益增强

2007年进出口总额近2.2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05倍,占世界贸易比重从1978年的0.78%提高到2007年的7.7%,世界排名由第29位跃至第3。从“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外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持力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和国内供应的稳定来源,在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方面作用日益增强。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8.8%攀升至2007年的67%,直接带动就业8000多万。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经贸格局,2007年,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率超过10%。质优价廉、种类丰富的“中国制造”使全世界从中受益,进口占全球比重由1978年的0.8%升至目前的6.7%。成功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各种挑战,履行入世承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是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扩大开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0年来,我们逐步建立了开放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外贸管理体制。外贸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进出口商品管理日趋规范,逐步减少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种类,贸易便利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口关税总水平从开放初期的50%降至9.8%,基本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推进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外贸经营主体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2家发展到目前的70多万家。加强了外贸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六大进出口商会“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会员企业由不到1500家发展到近3.8万家。

三是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我国对外贸易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0年来,我们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了国内市场稳定供应,也使全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口相当于进口了1/4面积的耕地,也为全球农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入保障。30年来,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继加入WTO后,积极推进自贸区谈判,目前已完成和在谈自贸区12个,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40几个发展到目前220多个,发展中国家占我贸易比重从42%左右提高到48.6%。

过去的30年,我国对外贸易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今天,站在对外开放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投资、需求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国外形势看,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市场风险增多,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的互动越来越强,关联度越来越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

从外贸自身发展看,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和困难。比如,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够,数量和规模发展较快,质量和效益提高较慢;虽然工业制成品已占出口总额的95%,但中低档次,技术含量偏低的产品所占比重还较大;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外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约束;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经济实力明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GDP达到24.7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四,比1978年增加了67倍,年均实际增长9.8%,预计今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具有坚实的国内发展基础。

二是产业基础好。我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力,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措施大力推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企业加快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步伐,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17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700多种产品出口世界第一。

三是出口有竞争优势。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虽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对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品影响相对较小,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如鞋类、家具、陶瓷等,在质量、价格、花色品种等方面仍有较强的优势,并且深受世界消费者的欢迎。

四是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及时、措施到位。近期,国家及时调整政策,随着调整出口退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到位,有助于增强企业进出口信心,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外贸发展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与举措,在保持进出口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实现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同步增长,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更加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际营销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具体措施上,我们考虑:

一是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一要运用经济、环保、质量、安全监督等综合措施,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发展节能环保型出口产品;二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增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三要优化进口结构,完善各项进口调控措施,增加国内市场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

二是完善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外贸持续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体系,发展壮大出口主体,推动企业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提高综合竞争力;二要建立和完善外贸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构建合理的全球市场布局。一要加快推动市场多元化,丰富市场多元化战略内涵,在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加快推进进口市场多元化;二要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国家市场,创新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方式。

四是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一要继续完善外贸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手段,加快管理手段创新,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完善财税、金融等调控和促进手段;二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强化行业协调自律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发展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