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薄一波反腐倡廉思想

2009-02-03温金童

探索 2009年6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科学发展观

温金童

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薄一波基于对腐败现象的科学认识,阐述了加强党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完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思想,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反腐倡廉领域的思想渊源。在反腐倡廉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探讨薄一波反腐倡廉思想,对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败工作。不无启迪。

关键词:薄一波;反腐倡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6—0043—04

薄一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主要从事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十分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的反腐倡廉思想。探讨薄一波反腐倡廉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今天怎样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一、对腐败的科学认识

科学的认识腐败,就是既要认识到腐败是一种客观存在,又要对腐败的危害保持足够的警惕,树立反腐败的坚定信心。

(一)腐败是一种客观存在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历程,反腐败也走过了30年。30年来,在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腐败的状况经历了一个由改革开放之初不太严重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和中期非常严重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腐败现象又开始抬头,并有蔓延之势。“不少干部以权谋私、横行霸道、大吃大喝、赌博成风,甚至贪赃枉法,影响很坏,严重脱离了群众。”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仍然十分严重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据此否定改革开放政策。针对这种错误认识,薄一波一针见血地指出:腐败现象历来都有,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薄一波的意见是客观而中肯的,必须承认,腐败现象自古就有,封建社会有腐败,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腐败,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完全消除腐败。改革开放以后有腐败,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腐败,即便是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腐败也不曾完全绝迹。“腐败不只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同样是腐败的重灾区。”因为人都是有两种属性的,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从人的本性上看,腐败来自于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封建残余的影响,腐朽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对我们党员干部的影响和侵袭不可低估。这种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使得一小部分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在所难免,这是客观事实。由此可见,“腐败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经济现象,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只要人类依然存在经济基础,只要人类依然为生存和繁衍而延续历史,它们就会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我们。”

(二)腐败是一种严重威胁

在科学地认识到腐败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同时,薄一波也深刻明白:“腐败,对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威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明确指出,贪污腐败已危害到抗日救国运动,“问题不解决不行。”针对他所领导的太岳根据地的个别村干部不顾一切,乱花老百姓钱的现象,薄一波十分坚决地表示:为肃清贪污腐化行为,从今以后,“无论村、区公所、群众团体,随便向老百姓要一文半文的,当以贪污论罪!“三反五反”时期,薄一波再次重申:反腐倡廉问题,“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而是关系于革命成败,关系于全党、全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利益的大问题,是一场关系全局的伟大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在这一个斗争面前,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如果采取麻痹观望的官僚主义态度,必然要犯严重的错误。”薄一波认为,对种种腐败现象如果不加以坚决的反对和克服,那么“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于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整个人民解放军,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事业,对于一切人民团体,都是很大的危险。”目前公众对政府的不满,究其原因是官员的腐败,公众往往把官场的腐败归咎为对政府的整体不满,应该说目前的官民矛盾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在个别地方,官民的矛盾急剧激化,致使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推而广之,官场上下级的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争权夺势,欺上瞒下等现象使党和政府官员的社会公信力极速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腐败官员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老百姓对惩治腐败的呼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社会问题。

薄一波还以史为鉴,通过秦国的灭亡、隋朝的瓦解、李自成的悲剧、国民党的崩溃等历史事实,引用毛泽东“糖衣炮弹”的经典论述,反复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批评一些党的干部“一切向钱看”,只要能捞到钱就什么都敢干,不惜丧失人格、国格以至伤天害理、谋财害命;与此相伴的是,官僚主义的恶劣作风大大地发展了,少数党员干部做官当老爷,甚至个别党委也搞关系网、官官相护,干出徇私枉法的事情。这些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严重削弱党的领导和战斗力,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关系”,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十七届中纪委二次全会指出,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在和平时期如果说有什么能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其中一个。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些论断,进一步说明了腐败的危害性,也是对薄一波反腐倡廉思想的新发展。

二、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

腐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的破坏力恰似恶疾之于人体。如何铲除腐败这个毒瘤,可谓世界的千年难题。汕尾市纪委主持出版的专门探讨反腐倡廉问题的《上工治未病》一书,书名用的就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著名论断,该书讲道,一个最好的医生,应该善于防患于未然,救人于未焉。吴官正还在中纪委干部培训班上的一次重要讲话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来说明反腐工作中注重预防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根治腐败也应该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使权利在握的人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将腐败扼杀于幼苗时期。薄一波认为,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建设是根治腐败的前提,坚持群众路线是根治腐败的基础,完善监督机制是根治腐败的关键。

(一)加强党风建设

加强党风建设,深化思想教育,是根治腐败的前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端正党风,杜绝以权谋私的行为,这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建设,深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党风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广大

党员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重点学习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觉自愿,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要把纠正各种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以及争权争名争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良作风,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来抓。坚决冲破“关系网”,刹住“人情风”。针对如何进行党风建设的问题,薄一波指出,领导干部处处起表率作用,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做好党的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但是有些干部不但起不到表率作用,甚至带头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薄一波强调,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它之所以是优良的,之所以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正是因为它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符合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掉了,党就要吃苦头,民族和人民就要吃苦头。有论者指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定要发扬,有了这么好的作风,腐败也不会滋生,这是廉政建设的根本所在。可是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何才能发扬光大,问题的症结之一还在于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10年的失误时就说道:“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可见,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

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建设,锻造共产党人的坚定党性。薄一波指出: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在思想、政治、作风、组织、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它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一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归根到底就是要看他是否忠实地、模范地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基本要做到三条:“(1)必须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利用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2)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自觉地将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3)必须具有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不断地带领群众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共产党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每个党员和党员干部不仅应当深明这些道理,而且要真正身体力行。薄一波本人就是这方面的楷模,他曾对贾庆林动情地说:“我一生信仰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直至生命的尽头,这个信仰是始终不渝的。”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薄一波时刻提醒自己:“必须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自觉地将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必须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他还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人的立志,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来实现。立共产主义的志,做一个共产党员,需要靠一辈子艰苦奋斗来实现。薄一波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做出了表率。

(二)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最根本的一条。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到反腐倡廉大业的成败。邓小平说过:“要解决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问题,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党的三大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薄一波也告诫党员干部:共产党人要志在事业上,功在群众中,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才能成为其中的核心、楷模。他批评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是一种带有剥削阶级思想痕迹的恶劣作风。谁染上了这种作风,谁就不可能按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到头来于党、于人民、于自己都不利。共产党员要永远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群众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党内目前存在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消极腐败现象仍很严重,一切正直的共产党员无不对此感到焦虑不安。“腐败不除,人心不顺,难望众志成城,势必严重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薄一波就此进一步阐述道:“反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问题,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要求。共产党员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受党内的监督,还要受群众的监督。”因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统一的。”人民政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就应该下定决心铲除各种腐败现象。“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是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基础。”为了迅速彻底地揭露各种腐败现象,薄一波提出:“除敦促腐败分子坦白自首之外,还应当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的检举运动。只要充分地开展了检举运动,才能使腐败分子的行为失去隐蔽的地方。也只有在全国人民中,在所有工作人员中培养起检举的习惯,才能使腐败分子有所戒惧。”相关研究证明,薄一波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遏制腐败的最好的手段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优势,从人民中获得最广泛、最真实的信息,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社会监督。公民举报就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举报线索已经成为侦查案件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检察机关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有70%~80%都是由人民群众举报的。”

(三)完善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党风建设,充分依靠群众,只是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构筑反腐倡廉的预防机制,完善反腐败的科学体系,收到良好的反腐败效果,还必须重视监督的作用。毛泽东说过:“人是贱骨头,要互相监督,监督的紧就谨慎,监督的越紧,觉悟程度也越高。”薄一波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论述:“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会产生腐败”,要防止腐败,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强国家法律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薄一波强调:党内监督,特别是各级党委成员之间的相互批评和监督,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权力的监督体系;还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同时,要适当扩大各级党和政府监督机构的责任、职能和权利,健全和完善干部的考察、选拔、培训、任免、升降、奖惩制度,以及舆论监督、群众举报等措施。只有法制健全了,民主监督制度化、经常化了,才能有效地抵制和消除各种腐败现象,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保证

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做好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的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结合,充分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既乐于监督,又乐于被监督,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起法制观念,依法办事,自觉地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这对于防止政府和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抗战时期主政太岳军区工作时,为了创建廉洁的边区政府,薄一波就主张“实行财政公开,坚决肃清贪污现象”。出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时,薄一波又提出:“人民政府要设立人民检察机关,以监督、检查、检举并处理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中的贪污腐化、违法失职的问题,并经常防止和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要求“建立每年村政大检查的制度,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奖励模范,批评或处罚失职、贪污及其他不良分子。”群众检举揭发是发现腐败分子的一个重要途径,薄一波在工作中很重视群众检举的作用。他要求政府对于积极参加检举并卓著成效的人员,应给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检举的方法,可以根据群众自愿,“口头的、书面的、具名的和不具名的、公开的和秘密的,都可以。检举的内容,能有完全的材料固然好。有部分的材料甚至只有若干线索也可以。”对于一切检举的材料,政府当负责加以调查,然后根据确切的事实决定处理办法,决不诬害好人。针对“打击报复行为让群众在举报面前愈来愈犹豫不定”的情况,薄一波认为,政府机关应“保证检举者的安全,绝对不许任何人采取报复行为。凡对检举人员进行报复者,应严加惩处。全国各地的人民检察机关,均应设立人民检察接待室,各机关均应设立意见箱,便利检举运动的开展。”针对检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严厉打击腐败分子,构建起良好的防腐体制。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简单粗暴、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对此,党中央已有清醒的认识。胡锦涛明确指出,要搞好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并且应该“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联系胡锦涛的讲话,重温薄一波反腐倡廉的科学思想,无疑有助于在新形势下构筑科学的反腐败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科学发展观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