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改进会议报道
2009-02-01韩学礼
韩学礼
会议报道一直为媒体老总、新闻专家和记者所关注,因为会议报道陷入了忽明忽暗的误区:或是会议“鲜鱼”溜掉,报道毫无新意;或是会议报道铺天盖地,传递的新闻质量极低。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改进会议报道应该集思广益,博取众家之长。 笔者研究了近年来北京、深圳、四川、黑龙江等地新闻媒体中一些好的会议报道,予以粗略总结与同行探讨。
一、精研会议线索,激发采写灵感
党政会议是党委、政府研究事关发展全局、大局的会议,一定有重要的新闻,能否抓到,就看记者有无灵感。记者应该时刻用灵敏的嗅觉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应该像钓翁那样观察水向,正确判断哪里会有值得传播的信息。
会议本身发生的改革消息应该、可以变得鲜活。1995年4月22日深圳市政府召开常委会议,结果议题《深圳市优秀新产品评选管理办法》草案没有通过,当时赶来的记者大都觉得没啥可写的,而《深圳特区报》记者却认为这恰恰发生了鲜活的新闻,采写了《“规章”没有被通过》的现场消息:
昨天,市政府常务会上,《深圳市优秀新产品评选管理办法》草案被提交讨论。市科技局局长郝春明说,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这个评选办法是否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长厉有为若有所思。他接过话头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评选优秀新产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计划经济管理办法,由政府评选;另一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由广大用户评选,什么产品最畅销就是好产品。松下电器没拿过什么奖,但它却深受人们青睐。
“可是,不评选,科技人员得不到奖怎么办 ”又是一个问题。
厉有为说,奖励开发新产品是企业行为。企业会根据新产品创造多少效益奖励科技人员,而使用行政手段搞评选,往往把评选搞歪了,加之被评单位攻关厉害,能否评得公正,难说。
副市长李德成接着说,是啊,我经历过一件事,沈阳的味精畅销没有得奖,某省一个味精厂花钱攻关得了什么国际金奖,产品却在仓库睡大觉,得奖戴顶高帽又有何用 再说,今天评这个奖,明天评那个奖,各种展销会接连不断,企业负担太重了。
“但是,政府不牵头评选,下面许多单位乱评,评乱了怎么办 ”仍有同志担心。
“乱不了,你是国际金牌,卖不出去也没用。”厉有为说。
有人又提出另一种担心:“国家、省每年都评,深圳拿什么去参评。另外,科技人员晋升职称没根据怎么办。
副市长李子彬插话:科技人员可评科技进步奖嘛。接着,李子彬与厉有为低声商议。不一会儿,厉有为说,如果上面要评比,企业就通过行业协会自报。深圳就不评了。
“好 ”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
《深圳市优秀新产品评选管理办法》就此罢论了。
此稿于1995年4月23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获得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
二、“审”阅会议材料,细寻新闻线索
会议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价值”,其实不然,很多新闻往往就淹没在其中。记者得到会议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就要潜心翻阅这些文字材料,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一是掌握会议议题,激活记者思路;二是发现精彩事例,确定采访目标。
10年前,黑龙江省的经济局面很困难,三角债现象普遍发生,尤其是农民手里的“白条子”无法兑现。面对这一经济困惑,省里专门召开了经济金融会议,试图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当时会上有许多典型发言,明水县委书记阮殿龙说该县为了缓解债务问题,搞了一个“白条子商店”,挺有效。这引发了黑龙江日报记者的注意,并立刻赴明水县深入采访,在《生活报》一版头条刊发了《明水有家“白条子商店”》的稿件,此报道还立刻被
《粤港信息报》等多家媒体全文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三、跟踪会议人物,采写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指单独一家媒体所发现、制作和传播的新闻。《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勋风在参加深圳市委常委会议时,得知今后参加会议迟到者要受罚,坐“迟到席”,便细致观察,敏捷采写了《开会迟到者请入“迟到席”———昨有3人坐在深圳会堂“令人遗憾的席位”》一文,读者叫好,并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
在北京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大礼堂内立着“场内禁止吸烟”的牌子,但市长焦若愚、副市长赵鹏飞等在大会主席台上喷云吐雾,当时有人提出意见。在会议上采访的记者蔺安稳马上跟踪这一信息,请焦若愚对此发表看法,写出独家新闻《北京市长焦若愚在开会时吸烟,受批评后立即改正》。
四、策划专题报道,吸引受众眼球
会议产生的专题新闻如果仅仅作为一般报道来处理,显然可惜。会议重要新闻一般都会形成专题,将其策划成为多视角、有冲击力的报道,势必吸引受众的眼球。
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了中国首次土地公开拍卖活动,这是一个预知性会议新闻,《深圳特区报》围绕这一有重大分量的新闻进行了策划,记者叶兆平、钟闻一现场采访,摄影记者拍照,编辑部配以言论,使“深圳第一槌”报道轰动天下。当然,该消息也获得了深圳和全国新闻奖的一等奖。其实这一报道的写作手法并没有突破,主要是对这一报道有策划,让报道形成持续的冲击波,使深圳拍卖土地的举动,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对于中国改革起到了难得的启示作用。(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