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下优质种,教坛育新花

2009-02-01何文晖

天津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员生物课堂

何文晖

李新花是地道的北方人,却有着南方女子的灵慧纤秀和细腻婉约,连言谈话语都带有一丝轻清柔美的“吴音”。然而她骨子里的真诚和豁达、坚韧与执著,特别是工作中进发出来的激情,却令人感受到在她柔弱的外表内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力量。她是红桥区教育中心生物学科教研员,兼任天津市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学会常务理事和红桥区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学会秘书长,还是天津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生物方向教育硕士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材培训团专家、天津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2009年9月18日,在天津市特级教师李新花工作室成立大会上,面对着张张笑脸和簇簇鲜花,李新花清秀的面庞飞起一抹红晕。悉数着自己近30年的从教生涯,李新花的眼神中既有淡定,又有兴奋。她谦逊地说“我是‘红桥教育这座百花园中的一棵小草,是根植在课堂沃土中的一朵新花,是许多老教师、老前辈培养和塑造了我,这份感激一直深埋在我心里。现在我也要用自己的全部心力去播种和培育新苗,让红桥教坛上盛开更多美丽的花朵!”

甘做教育事业的耕耘者

其实,早在上高中的时候,李新花便显现出做一名好教师的素质。她学习成绩优异,经常会为班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辅导。她讲题时循循善诱,又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班里很有威信。而真正令李新花萌生了要做一名教师想法的,则是一个偶然的场景。仲春时节的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在认真地为学生讲解数学题。当他转过身去写板书时,大家才发现教师衬衣的背后已经完全湿透了,但他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讲课的状态中。这种忘我投入、认真执著的精神令李新花对教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1983年,李新花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市北门东中学任教。这是一所有着浓郁教学气氛和优良教学环境的学校,拥有很多颇具经验的优秀教师。于是,虚心好学的李新花便天天“泡”在课堂和办公室,讲课、听课、求教、探讨、实践,从老教师身上她学到了很多有益的教学方略和难得的人生经验,他们忘我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也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她。

李新花是一名顿受学生拥戴的好教师。她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班里转来了一个叫小华的学生,她在学习上遇到很大困难,产生了厌学的念头。李新花多次找她聊天,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从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鼓励小华树立信心。不仅如此,李新花还亲自帮助她制订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小华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为了帮助“学困生”排除心理障碍,打牢知识基础,提高学习效率,李新花付出了很多心力,经常忙到深夜。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因教学成绩出色,李新花多次受到嘉奖,学生们在给李新花的新年贺卡中深情地写道“李老师,我们是生物的组织和细胞。是您给了我们生长的营养,从您的生物教学中,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做人的真谛……”

经过在北门东中学的12年工作历练,李新花逐步走向成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在此过程中,她也真切体验到,对于名青年教师来说,来自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多么重要。因此,当因工作出色被调至红桥区教研室任教研员后,李新花便默默蓄下心愿,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是她的一个朴素的愿望,更是她多年教研员工作生涯的真实写照。

善做教学问题的发现者

李新花认为,教师的成长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其中善于发现问题是关键。有问题就有研讨的动力和方向。有些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往往习惯干“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而不注意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隐含的问题。而李新花则不同,她深深扎根于课堂,用新课程理念总结和反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做法与效果。她把“反思一互动一引领”作为生物学科教研活动的主旋律,用新课程理念总结和反思日常教学的过程和策略,然后把在反思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基点,引领基层学校的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寻、调整教学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与转变教学行为的统一,用创新教育铺设教师的成长之路。

李新花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提升全区生物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并在全区生物教师中开展了“精心打造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全区的生物教学工作曾一度出现了师资短缺、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作为教研员,李新花总是尽己所能帮助新任课的教师尽快把握大纲、教材、教法,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基层学校的教师在市里做公开课,她比做课教师还着急,从教材的组织到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乃至课下的实践活动,她都认真推敲、亲自指导。为了生物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李新花要查阅大量资料提供给教师们,有时在家亲自做实验来验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为了编制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她往往还要请自己的爱人帮忙,让孩子孤零零一个人在家。为了帮助基层学校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有时对一篇论文和一节课的教案她要反复改上好几遍,甚至批改的内容比原来写的还要多。这种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令教师们深受感动。

李新花经常跟教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师的一切灵感都来自于课堂。”在她看来,植根于课堂是教学研究的根本,是每一项教学研究成果的起点和终点。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每天都有新的想法、新的行为。课堂每天都是新的,只要你用心分析,善于发现,就有研究不完的课题。

她在课堂教学板书设计上提出了“突出系统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横向纵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启发性和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分析性思维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勇做探索教学规律的实践者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李新花没有满足于仅仅做一名好的“教书匠”,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苦学教育教学理论,深研教法和学法,在教学的道路上,她总是在不断地探索着、追寻着。

“在科研中求创新,在课改中求发展。”担任教研员之后,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研究。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她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出“抓住重点,化解难题,分步达标”的思想,其成果在全市交流推广。她所做的一系列公开课也受到了专家与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叶的结构”一课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意识和设计实验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课,着重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蘑菇”一课则

猜你喜欢

教研员生物课堂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