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丝团名称的语言学及文化学思考

2009-01-29赵爱霞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粉丝团名称语言

摘 要:新奇、个性、亲切的粉丝团名称不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而且还富有许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视角上对其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粉丝团 名称 语言 文化心理

尽管“你粉丝了吗?”已成为一句当前流行的招呼语,但“粉丝”并不是汉语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新产物,也不是汉语言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常用词,仅是英文Fans的最新音译词而已。在这一音译词的后面,随着不同粉丝群体的发展壮大,粉丝网、粉立方、粉丝团、粉丝村、粉丝基地、粉丝大本营、 粉丝明星公社、《粉丝派》(歌曲)、《疯狂粉丝王》(电影)等相关词语也纷纷出现。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搜索到诸多粉丝团的名称,如“玉米”是李宇春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凉粉”是张靓颖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笔亲”是周笔畅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盒饭”是何洁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芝麻”是尚雯婕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花生”是陈楚生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醒目”是苏醒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乐橙”是魏晨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栗子”是刘力扬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乙醚”是易中天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鱼丸”是于丹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年糕”是阎崇年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潜艇”是钱文忠的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海飞丝”是纪连海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果汁”是蔡国庆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钢丝”是郭德刚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铅丝”或“鱼香肉丝”是于谦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马扎”是马未都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庚饭”是韩庚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韩饭”是韩星的拥戴者组成的粉丝团名称等等。

上述一系列由“粉丝”衍生而来的新生语词,不仅暗含众多有趣味的文化现象,而且还包含着不少语言学知识。

首先,上述所列粉丝团名称多是双音节词汇。除了“海飞丝”“鱼香肉丝”外,“玉米”“凉粉”“笔亲”“盒饭”“芝麻”“花生”“醒目”“乐橙”“栗子”“乙醚”“鱼丸”“年糕”“潜艇”“果汁”“钢丝”“铅丝”“马扎”“庚饭”“韩饭”这19个词语都是双音节的。这是因为双音节词语简短扼要,便于称说和记忆。

其次,这些粉丝团名称的词汇语义的选择也有着独特的意味。稍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面列举的粉丝团名称大部分都是与食物有关的,如“玉米”“凉粉”“芝麻”“花生”“醒目”“乐橙”“年糕”等。这些食品的名称是比较常见的,这样既使这些粉丝团名称更加亲切,又使得这些粉丝团名称充满了个性与新奇。

再者,这些粉丝团名称多与所拥戴者的姓名有着语言学意义上的关联。“玉米”即“宇迷”的谐音,“宇迷”是“李宇春的歌迷”这一称呼的省略语,“宇”字在语音上相似于“玉”,“迷”又与“米”在语音上相似,从“玉米”字面的意思很自然地便能领悟到其中的真正意义。“芝麻”是2006年“超女”尚雯婕粉丝团的名称,粉丝团祝她“芝麻开花‘婕婕高”,“节”与“婕”音同。由于前两届的冠军粉丝团均以食物起名,2007年“快男”陈楚生的支持者选用“花生”作为他们的名称,“花”取花痴之意,“生”取陈楚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可以通过谐音找到词语之间的联系。此外,这种谐音的例子还有,“笔亲”的“笔”与周笔畅的“笔”,“盒饭”的“盒”与何洁的“何”,“醒目”的“醒”与苏醒的“醒”,“乐橙”的“橙”与魏晨的“晨”,“乙醚”的“乙”与易中天的“易”,“鱼丸”的“鱼”与于丹的“于”,“丸”与于丹的“丹”,年糕”的“年”与阎崇年的“阎”,“潜艇”的“潜”与钱文忠的“钱”,“海飞丝”的“海”与纪连海的“海”,“果汁”的“果”与蔡国庆的“国”,“钢丝”的“钢”与郭德刚的“刚”,“铅丝”的“铅”与于谦的“谦”,“马扎”的“马”与马未都的“马”,“庚饭”的“庚”与韩庚的“庚”,“韩饭”的“韩”与韩星的“韩”。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粉丝团名称中的一个字都与所支持者的名称中的一个字音同、音近,或者形同音同,即同一个字。这样就把粉丝团和所拥戴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此外,巧借“粉丝”的“丝”字来命名粉丝团的现象虽不普遍,但也应是关注点之一,如“海飞丝”“鱼香肉丝”“钢丝”“铅丝”等。这一类粉丝团名称不仅巧借“丝”字,拉近了粉丝团与“粉丝”的意义关联,而且这些粉丝团的名称亦多与所拥戴者的姓名有着语言学意义上的关联,更具有语言学价值。

这些新奇、个性、亲切的粉丝团名称,不仅使得本来就火热的粉丝现象增加了一份语言层面的张力,而且潜藏在这一系列个性张扬的粉丝团名称语言层面之下的,是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审美倾向和心理诉求。即粉丝团内部的成员不但有着共同的文化爱好和兴趣追求,存在着追求平等与民主的文化意识,而且从整体上看,各粉丝团都希望被社会尊重,渴望成为时代的主角。从保护民族语言层面来讲,虽然粉丝及粉丝团语言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挠,但鉴于其丰富的文化意蕴而最终获得了一定文化身份的认同。

上海市首部语言文字法从2006年3月1日起生效,规定用“粉丝”指代“歌迷”等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将不得在公文、教科书、媒体等上面出现,但上海市立法限制使用“粉丝”指代“歌迷”等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做法,并未能阻挡铺天盖地的“粉丝”语言的使用与传播。诸多粉丝团尽管一开始都是自发形成的,后来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固定组织,这些粉丝组织不仅有着统一的QQ群、统一的网页,而且往往还有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口号,统一的行动。由最初的个人崇拜行为发展到了群体崇拜行为,由最初的少数群体崇拜组织发展到诸多的个性鲜明的群体崇拜组织,最终衍生出了一种“粉丝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生成都是社会现实的反应,粉丝文化亦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化成为一种趋向,审美需求也不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个群体之所以能存在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规则和代表人物。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为某一团体,从而在这个团体里得到支持。这个团体可能出于某种身份地位的相似,也可能是因为某种爱好的相同。粉丝团就是这样一个聚集在偶像旗下的团体。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在某种意义上,青年同伴群体是一个封闭的公司”,所有这些群体共同组成的同伴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而青年流行文化恰恰为同伴性的青年群体提供了这种行为的方式和价值典范。青年们由此获得了共同的话题,分享着共同的情感与趣味,并借此而获得了一定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可以说,追星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同伴群体的压力而自愿的从众行为。

当今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主角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当主角的时代。只要真正的参与,就能够成为自己或别人的主角。例如“超级女生”的海选,许多选手抱着“想唱就唱”的心态参赛,在“我尽力了,我无怨无悔”的微笑中下台。她们在短短的赛程中,成为所有观众和评委的主角。而作为支持者的粉丝团,利用手机短信参与投票,他们的参与左右了比赛的进程,影响了比赛最后的结局,他们具有监督甚至罢免评委的权利,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态度受到了尊重,权利得到了保证,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得到意料之外的鼓舞而空前高涨。这些都反映了当代青年群体渴望当主角,渴望被尊重,要求平等参与的心理诉求,一个个响亮且充满个性的粉丝团名称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心理诉求。

(赵爱霞 山东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73165)

猜你喜欢

粉丝团名称语言
朝鲜“粉丝团”在西方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他们认为朝鲜是理想社会朝鲜“粉丝团”在西方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