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领域中的“雷雨”

2009-01-29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廉 刚

摘 要: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关键词:《雷雨》 周朴园 鲁侍萍 情感 “雷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作品,它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无疑将会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雷雨》第二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节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当时无论在练习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上都是在强调周家“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会见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场面”,认为周朴园“残忍、自私、冷酷、虚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解读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仅从语文教材所节选的部分来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性,因为节选部分所显示的仅仅是周朴园感情流程的某一时段,我们还需要结合全剧看周朴园感情流动的全过程。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联系作者的创作思想,准确地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解读作者的创作思想

在《雷雨·序》中曹禺坦率地承认,他创作《雷雨》并没有明确的思想要对社会有所“匡正”或“讽刺”。他只是感觉到生活太“残忍”了,一种强烈的感情驱动,要把这残忍表现出来。他说,人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因此,他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并请观众也“怜悯地”观看剧中的人物。从这些话中我们可领悟到两点,一是剧中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情感的漩涡,都在极力挣扎企图跳出漩涡,结果适得其反,越挣扎,陷得越深。二是作者对他剧中人物持“悲悯”即同情的态度,而不是鞭挞的态度。把握了这两点,才能正确理解曹禺所塑造的周朴园这一形象。所以,从作者的创作初衷来看,周朴园的所作所为,无不为命运所左右,无论他怎样抗挣,他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左右。

二、立足于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三十年前,从德国留学来的周朴园回到无锡,他在国外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试图追求爱情的自由、婚姻的自主,和梅家小姐(鲁侍萍)相恋同居,并且生下了周萍和大海两个孩子,这段时光对周朴园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后来,因为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和家庭所施加的巨大压力,使他不得不做出违心的决定,使得侍萍雪夜出走。这虽然不能否认周朴园本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不能否认社会的因素,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周朴园也不可能生活在“桃花源”中。

三、立足于“人”的观念来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我们可以联系全剧来研究。主戏在描写周朴园与侍萍的感情纠葛时,固然有鞭挞他始乱终弃行为的用意,但仔细体味,何尝不是写周朴园在感情的泥沼里拼命“挣扎”,“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结果却越陷越深,仍然没有“逃脱这黑暗的坑”。四幕主戏,实际上是在写周朴园不断地对侍萍进行忏悔。当然,这种感情不是凝固的,而是经历了怀念、相认、补过、忏悔四个阶段的变化过程。

周朴园在三十年中,一直保持和侍萍一起生活的家具、陈设、衣物……保存了对侍萍怀念的环境,三十年如一日,恐怕不是“虚伪”两个字能够概括的。应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包含了种种因素:自身虚弱的感情;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本能的恐惧;有试图通过忏悔和赎罪的意图;有对侍萍的忠诚感情。周朴园对侍萍是有一些感情的,两人毕竟一起生活了那么久,后来由于社会、家庭的缘故,主要是家庭“门当户对”的意识使得二人劳燕分飞。周朴园后来虽然又几次结婚,但均未尝到爱情的甜蜜、家庭的温馨……这些经历使得他不得不怀念侍萍曾给过他的情爱、幸福,尤其是岁暮之年,家庭的不和,繁漪的背叛,使他倍感寂寞。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有许多真实的成份。当然,这种怀念是有条件的、有前提的。这就是以侍萍的“死”为前提,以侍萍不再对他的名誉地位妨碍为条件。所以当侍萍活着出现在他面前时,周朴园以为是来敲诈他的。这就使他与侍萍的对话中有些是虚伪、残酷的。他的绝情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误会而造成的,是冲动的,以为侍萍是敲诈他、报复他。他后来也是很后悔的。所以,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在序幕和尾声中,周朴园已皈依了宗教,昔日的周公馆已成了天主教堂医院。往日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周朴园,现在的神态却是“失神地”“迷惘地”“呆滞地”,显得精神恍惚,在探视病人时一言一行均小心谨慎。这些神态表现了一个遭遇不幸的老人凄凉的晚景。周朴园到教堂医院探视痴呆了的侍萍和疯狂了的繁漪。按常理,他应先去楼上病室探望繁漪,而他却下意识“走向右边病房”欲探视侍萍,经护士提醒后,他还“指着右边病房”问:“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在尾声中,周朴园又“关心地”向护士询问侍萍的状况:“她现在怎么样”,“吃饭还好么”,“这些天没有人看她么”。后来又走近已变痴呆的侍萍身旁,“低声”地呼着“侍萍、侍萍”。作者把周朴园对繁漪的探望放在幕后,把对侍萍的关心放在幕前,两相对照,自然就突出了他对侍萍的感情:以现在的关心来弥补以往的罪过。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他的虚伪和冷酷,是人类的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更是由于两人之间的误会所造成的。所以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是非判断来对待丰富复杂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廉刚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 743300)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