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境界自成高格
2009-01-29杨凯
杨 凯
全国第二届“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于2008年11月14-16日在江苏教育学院举行。这次活动中名师云集,与会老师更是有幸聆听了余映潮老先生的一堂精品示范课《荷叶母亲》,获益匪浅。余映潮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他开创了“板块式”教学模式,在语文界掀起了一股课改新风。
《荷叶母亲》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荷叶,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伟大。余老师在执教《荷叶母亲》时,采用的是“分板块,设话题,作示范”的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品读细腻,评点精美,并且让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
一、术语点评,把握文章的脉络
余老师在开场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没有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概括文章,划分层次等,而是以“我们的活动——尝试一下‘术语点评法”来导入课文。
在这里,余老师将个人研读的心得告诉给了学生,余老师解释了什么叫“术语”,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同时举了个例子。如2-3节,就文章的脉络而言,是“插叙”,这“插叙”就是“术语”,这样就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有章可循。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对文章用“术语”进行点评,提出了诸如联想、篇末点题、衬托、白描等语文术语。最后,余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出了写物抒情、融情于景、一线串珠、卒章显旨、巧妙穿插等文章构思方面的术语,并且对每一种术语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可以说语文学科术语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定的语义,而初中生很难把握,如能准确把握术语的内涵和意义,对于解题、学习、研究都十分重要。用语文术语来阅读文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而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具体方法,用“术语”对文章进行点评,则体现了余老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
二、课文集美,研读文章的精华
“课文集美”,是余老师“板块式”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思路。所谓“课文集美”,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使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
余映潮老师的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的活动——学用一下‘课文集美法”。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选句子,组合起来,加在课文第8、9节内容的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并朗读。
余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以雨中的红莲为主,集中句子。二是句与句之间尽量联系在一起。生自由朗读课文,稍作思考,竞相读出自己所集美的内容。而余老师同时也把自己对课文集美的内容展示给了大家:“窗外雨声作了,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引起与会老师和学生的阵阵掌声。可以说余老师所集的更能体现“课文集美”的“浓缩”的特点,不仅点出了背景——雨,还有主体形象——红莲,并且集美的内容保持了原文的结构和手法。
这种教学形式,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在“美”中活动,而这种活动本身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缺少了想象力,我们就很难设计出类似于“课堂集美”这样高雅的语文教学活动。
三、妙点揣摩,品味文章的主旨
余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清晰,有序,主要表现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所以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集美之后,就安排了一个“妙点揣摩”的教学环节。所谓“妙点揣摩”,就是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
余老师是这样安排第三个板块的。先投影出示“我们的活动——实践一下‘妙点揣摩法,品一品课文最后一节内容的美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让学生自主品读,在课文旁边加上自己的点评。
学生品读后,纷纷发言,如:“妙在歌颂了母爱”,“好在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并且用了反问句,赞颂了母爱。”……可以说学生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末节进行了精彩的揣摩。可以说通过本环节的设置,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在本节课上,从容的余老师运用他的教学智慧,轻松驾驭课堂,引导着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三个小的教学板块连缀而成,沿顺向思路且层层推进,每个教学板块“各司其责”而又浑然一体,表现出了一种整体的美。而这种美在于教师的教学灵感,在于教师的匠心独运,更在于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设计与创造,而教师正是在这种付出之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益成熟,日臻精美。
(杨凯 江苏省铜山县三堡镇中心中学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