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走入多媒体语文课堂

2009-01-29边香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师生

有人说,20世纪的大门是蒸汽机撞开的, 21世纪的大门是鼠标点开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跨进新世纪,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现在的学生从小便接触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他们对新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也比成人更快,教师也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唯一通道。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应时而出,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现象,身临其境地体验这种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氛围,从而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另外,对于提高教师素质而言,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改变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语文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技术缺乏对这种具有艺术性、模糊性、多向性、多变性特点的语文教学的适应能力,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后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遗憾。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体验,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习兴趣却也可能限制想象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陶冶情操。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用文字、语音、形象、色彩共同展现语言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让教师成为导演,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场景;成为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示生动的画面;成为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这种全方位的展示,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培养美感,陶冶性情,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形成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因为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展现文学意境,却不能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的呈现。因此,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会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造成极大的限制。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去感知、去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而不应该鼓励他们去欣赏经过改编的影视作品,文字的魅力是任何图片和声音无法替代的。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清晰逼真,场面气势磅礴,情节连贯紧凑。但是,这样的“名著”毕竟不是名著本身,影视作品毕竟不能完全呈现名著的精髓,不能展现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人物塑造也会出现偏差。

二、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却也容易出现知识“阻塞”

在知识经济下,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量的信息,是制胜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作品评价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利用易于学生获取和吸收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我们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也极力体现多媒体教学的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唯恐流失。而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就会处于阻塞状态。在多媒体教学中,这种内容极大丰富的课件由于课时所限,老师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造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学生,令学生头昏目眩,无法进行有效的传递,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阻塞”现象。另外,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如果教师过分地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很可能使学生沉溺于课件的音乐、动画之中,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三、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却也可能阻断师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序,可以采用讲述、看图片、看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因此,运用多媒体组织信息特点,设置学习的能力阶梯,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由于学知识的过程富有创造性,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就不会墨守成规。但是,“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课堂是人文的课堂,它不仅仅是接收知识,更重要的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课堂上,老师的微笑、眼神、表情、手势都是传达情意的载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内感受到的是情感的交流和熏陶,而多媒体课件,虽然自由灵活,但是却阻碍了这种感情的交流。这种以“人”“机”交流取代“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使课堂失去生动活泼的场面,失去了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空间、余地,没有了师生心灵呼应的契机。更有些多媒体课件在播放的程序设计上缺乏可选择性、可控制性,教师没办法随时把它停下来,这也导致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断层,阻断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对多媒体走入语文教学我们一定要辨证地看待,取其长,避其短,使它更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改革和创新机会。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的确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教学效果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它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争艳飘香。

参考文献:

[1]陆玲玲.多媒体——现代教学的重要载体[EB/OL].论文天下论文网,2007-11-24.

[2]李建秀.语文教学需要多媒体吗[EB/OL].龙源教研网.http://www.zcly.cn.

[3]张俊杰.走出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的误区[EB/OL].新思考远程研修平台.http://acad.cersp.com,2007-08-18.

(边香丽河北省任丘市西环路中学062500)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课件师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麻辣师生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