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01-29王丽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语文学习的兴趣,带着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去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与学都会变成一种无用功,使得师生双方都很辛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愉快的语文学习中。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一、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育,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老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据调查,有如下缺点的老师都不受学生的欢迎:经常训人;过严;情绪不稳定;留做不出来的作业;没有耐心和同情心;不和学生在一起;讨厌学生;服装不整齐;不笑;爱说坏话;体罚学生;不公平;一名学生出事,责备大家;偏爱;教学方法不好;不易接近。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喜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良好情绪的保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亦喜欢精神、漂亮的老师。干净利索的着装打扮、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觉,还在无形中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形象的保持。另外,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提高个人教学的热情,还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想象,一个情绪烦躁、脾气暴躁或情绪低落、思想消极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多么消极。没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学生又怎么可能对学习感兴趣呢?
2.教师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尊重,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尤其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自尊心都比较强,更渴望得到外界的关爱与尊重。如果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并对尊重自己的人也心生尊重、喜欢、敬仰之情。但关爱、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放纵,如果老师无原则地放纵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老师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犯错误,严厉批评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批评的语言、语气,既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对他的关爱,更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本身。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教师对他的态度要比以往更慈爱,这种严慈相济的态度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反之如果一味地批评或批评不当,语言不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可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逆反心理。
3.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切不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偏心。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征老师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毁了一个家庭。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平等的,教师没有理由剥夺任何一个孩子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对待任何一位学生都要发自内心地去爱、去关注,切不可带着偏见对待任何一位学生。
4.要多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心理学认为,经常接近的人会增加彼此间的喜欢程度,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上完课就立刻回办公室,而不注重与学生交流,不仅无法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也无法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心传递,更无法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促进自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如此而言,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了。
二、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学生喜欢语文老师,为学生喜欢语文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如果老师的课上得枯燥无味,时间久了也会反过来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降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程度,进而更加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想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巧妙设计导语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好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先出示一束鲜花,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花有这么多的颜色?然后把一朵喇叭花放到醋中,再把它放到肥皂水中,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这时学生会感到很惊讶。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喇叭花为什么会变色?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如学习《谈骨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听付笛声的《中国志气》,明确什么是真正的骨气,为下文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打好基础。因此,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一般说来,导入技巧有以下几种:猜谜激趣法、故事引路法、设问引入法、开门见山法、穿插吸引法、简笔图形法、渲染铺垫法、直观演示法、比较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激发体验法等。
有法,但教无定法,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导课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每一堂课所要讲授内容而定,有时也可以综合运用。
2.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思想自由飞翔,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增长见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学会宽容,学会民主,学会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惊世骇俗,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在这样一种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怎能不对语文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3.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图形、静止图像、文本、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对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海底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和五光十色的鱼群……这动感强烈的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时,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去读课文,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重点展现海底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鱼儿……由于对画面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理解海底的静中有动、暗中有光、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观,让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要不断锤炼和优化教学语言
时代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课堂上。但是,教学语言作为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工具,无论如何是不能忽视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去攀登教学艺术的高峰。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锤炼和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说规范的普通话。国家规定,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师使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不仅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使学生从语音上体会到汉语的优美,从而喜欢学习普通话。(2)教学口语要有生动性。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要生动首先要用语科学准确,其次要讲究语言的修饰,比如选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饰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句型变换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教朱自清的散文《春》,设计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春最为人们所喜爱,但从写作角度说,春却是最难写的。我们来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用妙笔来描绘春天的?这个导语比喻、长短句交替等方法,描绘了色彩斑斓的春天的景象,体现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最后,语言讲究节奏美,要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句等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语言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说话快了,学生跟不上,接受不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说话慢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也会感到厌倦。(3)教学口语要有情感性。语文教学提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或慷慨陈词,或娓娓动听,或引而不发,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充满诗情画意,或风趣幽默……以此来增强语言的情感性。(4)要注意态势语的运用。态势语是另一种教学语言。它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了其意。它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补充教学口语的不足。语文教学中,运用态势语有助于形象直观地说明事物,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指挥和控制。例如,用眼睛扫视全班,示意要安静,点头表示同意等。态势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手势、走步、眼神、表情、点头、摇头、沉思、停顿、叹气等,表面上看来没有语言,但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态势语能够配合教学口语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将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丽梅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