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美育实施策略探析

2009-01-29马苏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意境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朗读——感受美

1.教者范读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对课文的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对美的再造想象,可以在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教者范读不仅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诵方法,还要通过范读再现课文的情境,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例:梁衡的《夏感》一文的第二段生动描绘了夏天到来时大自然里的美丽景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蝉儿的叫声、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等。范读这一段时,要注重朗读细节的把握:开始读细草、绿烟时宜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而后语速渐渐加快,读到“麦浪、热风”时,应读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才能体现出夏天到来的那种热烈、急促的旋律。只有运用这样的朗读方法,才能让文章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之美得以充分体现。

2.自由诵读

要想真正感受到作品所蕴藏的美感,除了听读,还应让学生自由诵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学生能够体味出作品的美感,进入作品的特定意境,从而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例: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通过教者的有情范读,学生初步感受到诗句的音乐之美;接着通过让学生充分自由诵读,感受到了作品的意境之美:阳春三月,柳絮飘飞,碧蓝的天底下,一条小船在江上飘荡。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直到友人的小船消失在天边看不见,最后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向东而流。从而体会到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惆怅若失的感情,体验到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再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自由地想象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学生感悟到了全词所表达的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和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

二、分析——鉴赏美

所谓“分析”是指对课文及其相关联的知识所作的知识性把握,通过把分析的结果有机综合,进行理性的思辨,达到完满地揭示对象内在的美。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分析,一方面能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品读分析这段语句,我们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欣赏一幅美丽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飞,下有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因为作家描绘画面时把美的情致注入进去,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能自然地从这幅灵动的、立体的图画中流溢出来。如此分析,学生能真正理解文章如诗的语言,感受文章如画的意境,进一步领略了大自然的美。

此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蔡芸芝的形象: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好喝懒做、迂腐可笑而又可怜可悲的孔乙己形象。同时,《背影》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七根火柴》中的战友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有效促发学生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提升其审美鉴赏的能力。

三、训练——创造美

审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说话与写作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成为评价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主体。

1.说话

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在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文明,举止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素质水平。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要训练学生优美的音质、音律,使其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同时要训练他们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句子的语气,使自己说话更为得体,力求具有语言美。

2.写作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表达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智力训练。例:学完《一件小事》这篇课文后,笔者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用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家庭生活中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位同学对妈妈为自己做的一件小事深有感受,他在作文中写道:“以前妈妈为我做什么事,我都觉得很正常,仿佛是应该的,丝毫没有体会到妈妈对我深厚的情,强烈的爱。现在我才学会体谅妈妈,感受妈妈的真情付出。”通过课文学习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用作文表现美,学生学会了美的创造。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并不断加大美育教学的思考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美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春华.中学语文美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1999.

[2]钟谷.中学美育及其考核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3.

(马苏云 江苏省通州市川港中学226314)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意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