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途径

2009-01-29王瑞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科研研究会青年教师

王瑞胜

更新两个理念

1.延续理想的价值观。老师的价值取向受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表现出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教师在学生身上延续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准则。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中没有什么比“生命成长”的价值更重要。教师要以学生的方式理解学生,以发展的形式教育学生,形成“让学生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的学生观,以及“学习好的学生是老师钻研业务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老师”的教学观。

2.与时俱进的课程观。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为此,我校开发“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的校本课程,以此为牵引,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考察当前社会的生存方式,谋划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从而形成学校的品行教育特色;开发“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校本课程,以本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学习异国语言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从而形成学校的语言文化教学特色;开发“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促进全校师生追求科学素养,从而形成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

拓展两种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要勤于学习,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和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在“高度”上着力,重视业务学习,在“精度”上提高,重视广采博收。学校重点抓老师的四种知识构建:一是本体性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又要知道怎么教。三是实践性知识,这是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对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指导作用。四是文化知识,即特定学科以外的知识,理科教师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社会人文知识,文科教师也应该具有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2.教育科研的能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也是学校培养教师的一个策略。为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真正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教师要自觉融入三个隐性组织。一是研究型组织。教科研是一个持续的研究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研究者。学校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组织,学校的一切事务,包括行政事务,都以一种研究的态度来处理。二是发展型组织。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校自主持续地发展,确立学校的教育前景及发展目标,好校长的作用很重要,但唯有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三是开放型组织。教科研不能以“学校为井”,然后“坐井观天”。教科研不仅需要校内同一学科和相关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校内外教育相关人士的合作与共建。面对教科研的挑战,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邀请其他老师观摩、评点自己的课堂。

实施三项工程

1.深化“凝聚工程”。我校以各种研讨会、党史团日活动、老师定期体检和春节家属团会等为载体,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全体教师共荣、共进、共忧患。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以“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中层干部的选拔,达成以民为本的共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2.优化“青年工程”。我校以开设“初为人师班”“崭露头角班”“当家作主班”的形式,开展谈体会、赛课件、比教学、练基本功、上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创设环境,练就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学校通过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突出主题性研究,使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研究会下设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研究会、课堂教学研究会、课题研究和写作研究会、奥林匹克竞赛研究会等部门,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学校长期发展计划开展系列活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同步考试、年度评优课。学校还采取“师徒结对”的策略,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吸收经验,逐渐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强化“名优工程”。学校应把培育名教师、建设优质课堂作为培植教师文化的重要渠道。我校通过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构建学校人才高地;努力培育“学科大师”,打造“学科梯队”,确保学科建设有强大的支撑力。学校提出了老师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要求,及时制订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奋斗不息。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科研研究会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波兰睡眠研究会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