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支教经历的四个不等式

2009-01-29张金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职称支教

张金传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反哺,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职称评审要和农村工作经历挂钩”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初衷是好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这种硬性规定也有不尽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支教经历≠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称代表了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没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把职称评审和农村工作经历挂钩,对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实行一票否决的做法,剥夺了一大批没有支教经历的优秀教师晋升职称的机会。这种做法的弊病有两个:一是让“支教”走味,教师“积极参加支教”的本意不是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为了“镀金”。这部分教师到了农村学校后,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教改,而是消极被动地混日子,应付了事地混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对付的就对付。只要支教时间一够,立即抬脚走人。二是让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失去前进的动力,不利于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

合理的做法是在职称评审时,对有支教经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加分,并且在分数相等的条件下,有支教经历的教师优先晋升职称。这样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支教活动,又给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留下了晋升职称的机会。

农村支教经历≠教师师德水准

虽然农村支教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名教师的高尚品质,但是没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的师德水准未必就低。其实,在很多时候,能不能得到支教机会,并不是由教师本人决定的,它受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否同意、接收的学校是否需要、教学任务是否允许、支教岗位是否够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外,在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队伍中,也有个别的教师“支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资格评职称,他们的师德也未必有多么高尚。在支教过程中,出工不出力的滥竽充数分子也大有人在,对于他们的师德水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合理的做法是在职称评审时,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而不接受农村支教任务的教师,无论教学水平有多高,不管教学能力有多强,都要一票否决,取消他们的职称评审资格。而对有过支教经历的教师,也要严格把关,由接受支教的学校对支教教师出一份鉴定意见,把那些滥竽充数者剔除,让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得到晋升职称的机会。

农村支教经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市里众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对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地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农村学校扎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求政府的投入要均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不再“孔雀东南飞”,愿意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

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最优秀的城市教师去农村支教,向农村教师传播教育理念,讲授教学艺术,推广教改经验,普及先进教法。这就要求参加支教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职称的优秀教师,而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对支教教师的鼓励政策不再是职称评审上的倾斜政策,而是调整为年终考核结果上的倾斜政策。

农村支教经历≠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城市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受益的是受教的学生。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农村的教师并没有从中真正地得到多少有益的东西,支教教师一走,农村学校的教学状况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不如调整为创造条件安排农村优秀教师和城里优秀教师结成对子。两所学校给结成对子的教师安排相同内容、相同进度的教学任务,结成对子的两位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每年定期安排结成对子的教师交换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学校教学,感受领悟城市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体会城市学校的教学技巧。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普及现代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职称支教
警惕功利性支教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