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09-01-29

科技与生活 2009年2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对策

王 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致使高校毕业生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现状更加令人担忧。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着手,深入分析其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55-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他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数据显示,汉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少数民族毕业生。从第一次就业签约率来看,少数民族毕业生远远低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是必须与汉族学生一样接受同等的市场筛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

2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2.1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观念偏颇

少数民族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传统的专业(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少数民族医药研究等)为主,缺少新型的、技术技能性的专业(如计算机、电子、金融、建筑、统计学等),这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热门专业中少数民族学生少,导致少数其就业面相当狭窄。同时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院校毕业生依然受陈旧观念影响,只青睐行政事业“铁饭碗”,认为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才是自己努力的目标,而极少考虑选择到私企、外企就业。

2.2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欠发达

少数民族聚集地一般处于祖国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社会历史状况造成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工业发展落后,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有限,而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范围又集中在这些区域,因此使得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在少数民族非常集中的南疆地区,社会发展滞后,地方经济欠发达,而高校扩招致使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

2.3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大多不具有优势。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较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城镇同龄人相比,少数民族学生自进入大学之时起就在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在日后竞争中难以完全消除。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保留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具有竞争的优势。少数民族大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普遍感到大学学业艰难,学习较为吃力。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课知识学习上比汉族学生要差,成绩偏低,专业水平不高。

2.4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汉语水平低、高层次人才少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瓶颈就是汉语。少数民族毕业生普遍汉语水平较低,与人交流困难,极大阻碍了其顺利就业。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课和外语学习。来自农牧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长时间汉语成绩不过关,听不懂汉语授课,阅读教材困难,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汉文图书资料。很多少数民族毕业生不能自如运用汉语,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低进低出的问题,加之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偏低,这些都导致了少顺民族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高。在研究生录取时,这种状况更是暴露无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时,入学录取分数线相同,可达到录取线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寥寥无几,数量远远少于汉族学生,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新技术和研究领域就业的机会明显少于汉族学生。

2.5用人单位的个人情感因素

受历史原因、居住地域、民族心理的长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状况不理想,一些用人单位因此形成某种偏见,认为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并以此为由不愿意在招聘时给予少数民族毕业生相应的机会。这种偏见的存在,也是导致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3.1应积极更新就业观念以及拓展就业范围

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打破自己心中固有的陈旧观念,认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就是铁饭碗,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完全可以到私营企业中寻找自己的奋斗的天地。同时要打破地域限制,不要局限在大中城市,可以到周边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工作。择业时眼光要开阔,就业要灵活,思想要活跃,进而缓解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3.2少数民族院校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深化教学改革,要考虑民族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实现教育方式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高等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并优化专业设置,培养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对于一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当果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可以适当扩大少数民族自治区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开设一些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保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再者,要加强地方人才需求预测,使得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具有前瞻性,适应新时期少数民族工业化要求,加快培养实用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步伐。

3.3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经济日趋发达,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职业流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过去一次择业定终身的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勇于接受“就业、择业、创业伴随一生”的新观念。我国少数民族的一大特征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依托环境条件,发挥自身语言文化优势,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和民族旅游等领域大胆创新,敢于自主创业。在就业、择业和创业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摆正心态、合理定位,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练自己,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4民族院校要发挥就业指导与帮助作用

各民族高等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政策宣传,为毕业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国家的各种就业政策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正确指导和悉心帮助。例如,各院校可以学校名义推荐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此外,学校还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开展交流,建立良好的的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知名度。有计划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逐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且这样还能激励其他学生,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

3.5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教育

总体看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学习汉语与未来就业的关系,但是还存在认识不深刻、投入不够等问题。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大力加强汉语学习。首先,应当意识到学习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自觉性和认同感,要认识到学好汉语是与世界发展潮流密切相关的,是与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策略密不可分的。其次,要有学好汉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要克服仅仅为完成课堂学习、应付学业的消极心理,要认识到学习汉语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紧紧相关的,把就业生存和安身立命联系起来。

4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反华势力与境内外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勾结,企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面对反动图谋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应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应当时刻牢记并承担反分裂反渗透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做好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