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语错用例谈(九)

2009-01-29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相敬如宾慈禧太后刻画

嘉 行

“有口皆碑”用于好事

有口皆碑y6uk6u-ji8b8i

某杂志载文《腐败忧思》,其中说道:“与此同时,中国内地腐败的急速蔓延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这里“有口皆碑”被误用了。

“有口皆碑”见于《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为口似碑。”后来就用“有口皆碑”来形容为人们普遍歌颂和称赞。例如:①《湖广通志》:民到于今受其赐,甘棠遗爱,有口皆碑。②他曾在地库做过,且办事的认真小心是有口皆碑的。③张思德、雷锋的光辉事迹有口皆碑。

说腐败“有口皆碑”,这是一误。再说“有口皆碑”本身已有表示范围广泛之意,前面一般不加表数量或范围的修饰语,例句中“有口皆碑”前加“天下”三字修饰也是不对的。

活的不能用“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x^x^-r%sh8ng

“栩栩如生”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栩栩然:欢畅的样子。后多用来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栩栩如生”最常见的用法是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或物的形象描摹、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例如:①那小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②这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重8公斤的石头,极像一个外国人的头部,高鼻、凹目,栩栩如生。③贵厂生产的毛巾上印的喜鹊图案,真是栩栩如生啊!

“栩栩如生”即把不是活的描摹、刻画得像活的一样。可是常有人误用。比如:“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被扮演的慈禧太后,那就是慈禧太后,就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怎么能说“像活的一样”呢?

“相敬如宾”不能乱用

相敬如宾xingj#ng-r%b~n

“他和张明是大学同班同学,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这个“相敬如宾”用错了。

“相敬如宾”原为“相待如宾”。宾:客人。形容一家人彼此相处,如同对待宾客一样。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nòu,锄草农具),其妻馌(yè,往田间给种田的人送饭)之,敬,相待如宾。”后来多写作“相敬如宾”,用来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平等相待。例如: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后汉书·逸民传》)②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③李老师与吕老师50年风雨同舟,相依相伴,从未红过脸,真是相敬如宾啊!

“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上例说的是两位同学之间的关系,用“相敬如宾”显然是不妥的。

猜你喜欢

相敬如宾慈禧太后刻画
Painting the Buddha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会琴棋书画的猫鼠
相敬如宾
京剧武生的机敏
京剧武生的机敏
交往有道是政商“相敬如宾”的前提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我和儿子“相敬如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