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德育实效性之现状及应对策略

2009-01-29郜广存

关键词:价值理念策略

郜广存

摘要:实效性不高是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四方面客观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德育价值取向的变革、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整体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 价值理念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实效性是指一定阶段内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即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德育教育历来在我国受到重视,被列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之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德育的地位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突出表现为德育的实效性不强。那么,提高其实效性就是中学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

1.社会背景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各种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并存,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信息网络技术广泛介入,人际交往频繁,社会处于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中,一些传统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个人具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个性的理念也奏响时代的强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学校德育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对学生进行的主流道德教育观与家庭社会多元道德价值影响的矛盾、国家教育方针中规定的道德教育目标与现实社会对学生的实际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之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等。再照搬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

2.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着德育实效性的实现。应试教育弊端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校以高考为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追求目标就是学习成绩;家长也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与家庭在学习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导致学校德育被“高高挂起”: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德育只注重整体目标的方向把握,在德育内容上过分强调一种道德理想的实现,忽略了现实中一些具体的基本义务的履行,形式主义造成德育落实不到实处,很多学校在德育中重视维护学校纪律和教师权威、注重法纪教育,这成为学校和课堂管理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这种现实状况应当在我国当前逐步深化的教育改革中得到逐步调整。

3.德育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德育目标的模糊性是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多年来,培养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是我国中学德育的总体目标。这种理想性的、价值性的、同一性的总目标指导着小学到高中年龄跨度、思想水平、起点各不相同的个体,同一层次的价值标准制订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科学的,只强调价值性的目标必然会使教育者在真实生活情境的德育过程中失去对其本质追求的把握,缺乏实践操作意义。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德育目标很容易依赖说教、驯服的教育方式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对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

其次,德育内容价值取向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之间存在矛盾。传统上,我国德育价值观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德育的育人功能:只重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国家、集体,忽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当前社会当然也要强调前者,但也应适当重视个人利益。强调德育与个人生活幸福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内在体验,增强个体道德反省能力和价值选择判断能力。若个体价值得不到发现,潜能、个性得不到发展,德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德育实效性。

4.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德育的实效性。高素质教师是德育实践的楷模。首先,教师观念很重要,不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不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会教育当代具有鲜活生命价值的学生;其次,师德也很重要,德育更多依靠人格的力量渗透施加影响,以德育德,以人格影响人格。所以师德状况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最后,教师的教育艺术也很重要。德育不是仅靠知识灌输就可以的,它更多地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因素,是道德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应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中进行。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调动学生内心积极情感的参与。若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多说教、少指点;多言教、少身教;多理论、少实践,这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效果。教师应当力求让德育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的过程而不是外部施加的影响,应当指导学生的自我德育评价能力并积极鼓励学生亲近社会行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发展。

三、提高实效性的策略

1.德育价值取向的变革,德育目标的调整。理想是人前进的方向,而前进需要具体的规范指导。德育要增强实效性,就要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学校德育目标系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分出层次,列出序列,达到循序渐进的教育目的。在此指导下制订具体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调整。学校德育的内容要分层,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克服小学中学不断重复相同内容的弊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内容,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序列化德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比如,要教孩子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抽象概念。这样的教育内容具体、形象,“小中见大”。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可以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形成道德认识,适应其年龄特点。另外,德育内容应当具有时代性,因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向使道德观念再也不是“一池清水”,德育中应当充实进体现时代性的理念,如:竞争与合作、时间与效益、信息利用、务实、互惠互利等观念。

德育重点的调整。德育重点应当从道德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文化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力、敏感性和道德行为能力。强调个人的体验,培养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思维能力。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在此情况下,学校德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意识到与之相处的其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学会自觉地发现和理解现实生活中自己和他人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和冲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使年轻一代具备这样的道德敏感性,他们才有可能在一个具有多种价值观的社会共同体中和平共处、理解、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素质包括政治理想、教育观念、文化理论水平、心理状态、德育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德育实效性的提高迫切需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要真正从人格上尊重学生,关注、善待学生差异,把他们看作是具有主体发展价值的人,接受教育的主体,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性、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教师要树立教育服务观:教学为了学生发展。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力量,创造性地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采取最合理的方式手段,创造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信息,提高学生的道德内化效果。另外,教师要增强个人魅力,提高教育能力。教育者自身形象的塑造是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过程,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了解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心理诊断与辅导、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等能力的提高会积极促进德育效果。

3.学校整体德育环境建设。学校应当努力营建整体育人环境。卫生、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以及弥散于教学楼内外的板报、橱窗等静态教育材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潜在的教育。但是,发生在学校中的某些公开作假、蒙蔽上级的小事情很可能会在一瞬间改变对学生花费很多心血才建立起来的德育信念,使教育成果付之东流。所以一个好的育人环境(文化、精神、心理和物质设施的多重结合)对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非常重要。学校、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率与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协调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学校中处处是育人之所的教育效果。同时,德育过程的内涵不只是上好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也不只是某些专职德育教师的任务,而是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每个教师心中都有学生。另外,班团队会、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读书报告会、英模报告会等活动形式都具备潜在的教育价值。大多数学校都有稳定的校外德育基地,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学农基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体验中成长。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经常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在道德认识和价值判断上发生混乱,降低德育效果。学校教育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有效手段,它以净化和典型的方式再现并组织社会生活,提供了家庭生活所不具备的教育环境:与他人共同学习、生活和交往,促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对学生的教育是一致的、系统的;家庭有自身的教育优势,但它并不适合培养群体意识,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懒散等特征明显。学校要发挥对社会观念的滤化作用、对家庭的同化作用和对学生个人的净化作用;同时,家长要提高自身道德理论修养,起到家长的权威作用和榜样作用。家校紧密合作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中小学德育专题》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詹万生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向阳 《德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会昌著 《德育忧思——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庆挺 《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载《教育探索》 2003(08)。

6.金国忠 《德育实效性的辩证思考》 载《思想理论教育》 2003(03)

7.陈丽 《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载《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09)

8.王勤、顾建亚 《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载《教育探索》 2002(07)。

猜你喜欢

价值理念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校教师教学全程动态评价体系的思考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医学期刊编辑应合理关注论文的伦理审核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