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方法谈
2009-01-29聂飞
聂 飞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改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驱除分数对学生的影响。只要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的阅读量就会增加,知识面就会相应地扩大,知识积累就会丰富起来。
关键词:阅读兴趣 经常化 挖掘教材 朗读竞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风,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如此看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在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费了很多时间也没学到什么,也得不了多少分。学生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阅读不感兴趣,理解内容就无从谈起了。那么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读书少,阅读速度慢,获取的信息量有限而感到厌烦没意思;二是阅读的方式方法过于单调,没有阅读的乐趣。这两方面的原因使现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驱除分数对学生的影响,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是最关键的一环。
怎样培养阅读兴趣,现就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坚持经常化,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阅读的训练要坚持经常化,这样给学生一个印象就是阅读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别人的带头和引领,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前进的。在这一点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做好例子,而教师的例子我认为是最好的。一方面可以展示教师的才华,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学生证明教师是很重视这一环节的。那么三分钟讲什么呢?笑话、小品、成语故事、语言故事,学生还可自编内容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的内容,还增添了语文课的内涵。
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情况下教师只利用了散文、记叙文的阅读鉴赏进行朗读训练,如《春》、《济南的冬天》、《背影》等。其实有很多文章都能挖掘出朗读素材,像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也都能够进行出声的朗读训练,如吴冠中的小品文《桥之美》中的段落:“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朗读使课文具有了生命力,同时也获得对作者的深刻理解。又如《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也很优美,也有适合朗诵的内容: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的融化了……
……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教师挖掘了课本中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时刻感受课文的强大魅力,促使他们喜欢读书喜欢学习。
三,开展朗读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升温乃至永久保持下去,教师把竞争机制引进阅读活动中,平时,按学生成绩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做到每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然后布置阅读任务:首先看哪个小组看书多,笔记多,优胜组贴红花鼓励;其次,给出同一篇阅读,看哪个组阅读得快,获取信息多;再次利用抽签的形式,每一组选一名同学参加朗读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流畅有感情。通过以上形式的竞赛,每组同学都不甘落后,阅读兴趣逐渐增强,阅读方法也不断增多,语文成绩也大幅度增长。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学生对阅读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阅读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只要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的阅读量就会增加,知识面就会相应地扩大,知识积累就会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