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09-01-29冀彦涛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教学

冀彦涛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提问需讲究艺术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要重视设问的策略这一观点,并分析与反思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号召教师应在提问中展示教学艺术美。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就确立全面实施国民的素质教育,而语文知识正是国民文化素质中最基本的方面。为了提高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实践中发现深入研究并巧妙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堂提问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长期以来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能唯师命是从的局面。它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要纠正教学中存在的偏差,让提问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更新传统观念,提高业务修养。

1.驾驭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仅要求学生能问、会问,教学生的教师也要边学边问,是否深入并且问得好与否,则决定于教师本人功底是否深厚,决定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是否深入。体会得深,就能提出具体的、重要的问题;反之,体会得浅,就找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找到笼统浮泛、大而空洞的问题。可见,教师在问前切实钻研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值得讲究的,教师个体的业务修养和课文深入的钻研,是善于提问的坚实的基础。

2.提出问题,以民主平等为原则。教学从来就不是单边活动,而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课堂的提问应由师生共同完成。提问的平等民主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对其他积极发言的也要重视;不能只对回答好的同学微笑点头,对回答不好的同学也要鼓励引导。提问的难度设计在中等程度,既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又推动成绩较好的学生,达到整体提问。如果问题设计面向尖子学生,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瞠目结舌,不敢举手,学习兴趣顿减,课堂便成了少数人的天下;问题设计偏易,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众口一词,教学徒费时间,难以激起他们思维的深入。所以,教师提问时,应以平等原则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的勇气和信心,以创造最佳学习情绪。二是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个“平等”是学术讨论面前的人人平等,是闻道上的人人平等。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所提问题比较幼稚时,教师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问题让教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厌烦。同时,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参与提问。《师记》中说“惑之不解,道之不传”,何为“惑”呢?那便是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些“疑点”有经验的教师是心中基本有数的,但要做到了如指掌,激发学生的提问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有兴趣深入了解的问题。

3.设计问题,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及思维特点,是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的关键。因此设计问题要注意两个“符合”。一是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离不开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积累,同一年龄的学生,思维水平也有高低之分,阅读教学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在高一、高三两个不同阶段对文言虚词教学时,设计问题便要有差异。高一学生积淀少,教师设问时,不易将虚词相关用法辐射过广,否则学生将会身处云里雾中,一无所获;高三学生已有较高文言阅读水平,要将内容梳理系统化,设计问题则要与高一相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提问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思维个体的差异,因材提问,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总之,提问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找出学生思维特点,找到提问的思维切入点。二是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发展本身有渐进性,因此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学生导向“冲刺”,它最贴近于最后的教学目标,因此,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有教师上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就设计出这样的台阶式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学生、老师读18~23段,思考我有怎样一个梦想;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为什么要实现这个梦想?看1~9段;③分角色读9~15段,怎样才能去实现这个梦想?这种梯度提问,学生悉心体会,水到渠成,它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问的方式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

1.直问。就是正面提问。例如:文章发表的背景?如此结构的优势?文章的中心议题等。这种提问,虽然简单点,但如果能提问到关键处,也同样可以启发思维,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2.曲问。即变换角度,迂回提问。例如,分析鲁彦的《听潮》的结构,就可以这样提问:“作品是用拟人手法来写的,按照人的特点,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各具特点的图画,请找找看。”如此发问,比起直问,更具启发性,效果也大不一样。

3.比较式提问。即用比较的方式提问。可以是词的比较,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风格的比较。这种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例如,讲鲁迅的作品,就可以将同时代的郭沫若、茅盾等的作品、创作风格等进行比较提问。

4.连环式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连续提问,以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实质,提高分析能力。例如,讲《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就可这样设计问题: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有哪些?偶然因素有哪些?父子冲突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挨打后众人的反应?宝黛的反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等等。当然这样的提问需要课前细心研究,认真准备。

5.拓展式提问。以教学疑点、难点为基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已理解的与未理解,或尚未理解透的知识联系起来,拓展思路,融会贯通,深化主题。例如,分析小说《药》的主题思想,围绕华家为儿子买药治病的“明线”学生都能看懂。可设问:作家的写作意图仅在于此吗?作品中还有一条“暗线”反映了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吗?进而还可以提问:人物性格刻画的社会意义,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提问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语文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交流的手段。文化的积累,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汇聚着人类智慧的精髓。成功的语文知识教育,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切不仅关系到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学素养,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