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维探析

2009-01-29张富文

唯实 2009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A张富文(1981- ),男,河南商丘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党史。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的逻辑必然,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特质;时代主题;现实需要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2-0015-0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党的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概念,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此作更加深入的探析。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特质是其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解决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问题,是为了改造当时的社会。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力量来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61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特质是其实践性,我们就不能把它当做书斋里的教条,必须使它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不同时代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时代化,以不断跟上社会实践的前进步伐。正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僵化地对待自己的理论,主张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681他们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和其他历史条件的变化,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正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的:“《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248列宁也非常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和时代的结合。他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3]27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毛泽东曾经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4]邓小平多次谈到“老祖宗不能丢”,但他同时又强调要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形势,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讲出一些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江泽民对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论述,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5]284胡锦涛也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综上所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不是出于某种主观臆想,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特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它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为我们探索真理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代主题的转换紧密相连,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时代主题的转换曾经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问题。然而,正是这种忽视所导致的对时代主题的错误认识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判断,直接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制约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发展和时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所带来的惨重伤害使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推动着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但是,当时我们党却没能及时把握时代主题的这一转换,仍然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世界革命。在国内,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致使国民经济一度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也使我国错失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际上,试图成为推动世界革命的中心,背离了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导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由此可见,历史发展了,时代的主题变化了,必然要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不断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正是基于对世界开始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这个判断基础之上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概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说:“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并将这一包含“时代特征”的提法写入党章。可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我们对于时代主题的判断紧密相连,它不是突发奇想的主观臆造,而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28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一百多年前欧洲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时期,时至今日,无论是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还是中国的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疑是正确的,并未过时,但是,我们必须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它成为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6]江泽民也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许多问题没有本本可以找,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和总结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中求得解答。死搬教条,不顾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就不能前进。”[5]26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2]285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311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动态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要求,不能出现理论与现实实践的错位。马克思主义既不能滞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不能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阶段,必须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与现实的统一。

如果马克思主义滞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就无法担负起作为这一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的重任,反倒会成为实践的羁绊和束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现在,依然有一部分人用教条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应该看到,这种所谓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对马克思主义最严重的背离,只会窒息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阻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前进步伐。因此,江泽民要求全党:“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5]284

我们也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越现实实践的发展。中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此为基础,必须从这个最根本的实际出发。例如,我们不能用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为,这些设想对于中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都是超越阶段的。如果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不仅不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反而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不囿于某种既定的模式,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在实践中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然后再用来指导实践,通过这样连续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不断时代化的过程,从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742-743我们同样要用这种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以中国的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

责任编辑:王清明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以螺旋形符号为切入口,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