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需要结构及其满足程度的实证研究

2009-01-28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公务员

李 阳

【摘要】 通过对北京市1475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公务员的需要结构及其满足程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发现国家机关在激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公务员;需要结构;满足程度;实证研究

需要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上一种匮乏状态,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张春兴,1991)。需要的满足是个体从事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是个体表现其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态度及行为,被视为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很早就受到了国外专家的重视。

近年来,公务员热的兴起带动了国内学者对公务员需要结构的研究。阳东辰等人发现青年公务员的生存性需要较为强烈;孟宪民指出公务员的满意度低是由需要与现实发生错位和制度不完善所致;王璐媛的研究则表明公务员较重视与生存需求相关的因素。这些研究或是针对某一细分群体来探讨需要结构本身或是仅局限于公务员制度的缺陷问题,都没有全面地就公务员的需要结构和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将感受度作为需要与行为之间的中介心理变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公务员需要结构及其满足程度,进而发现国家机关在激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雷卫平、黄兰钮和李孝永等人使用过的激励因素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务员的特点编制了问卷,采用likerte 5点量表计分法,并将17项激励因素划分为就业保障、薪酬福利等六个维度。以北京市某区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为对象,共发放16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475份,其中男性占47.8%,18~35岁的公务员占68.1%。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需求结构及感受度方面的差异。问卷的 Cronbach a 系数为0.94,说明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公务员主导需要分析

首先,个人发展、薪酬福利和就业保障虽然排序有差别,均是国内外知识型员工前5位的主导需要。其次,薪酬福利是国内知识型员工的第一需要,是公务员的第二需要,对国外员工则排在第四位,说明国内员工更重视生存性需要。再次,公务员有一种追求稳定的思想倾向,“就业保障”是其第一需要,且生存性需要强于发展性需要。

(二)公务员对激励因素的满意度分析

公务员对激励因素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其需要度与感受度间的差距得到,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对比得到:公务员最重视就业保障、人际关系和薪酬福利,对个人发展的需求度最低;感受度最好的是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最差的是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二者的差距反映出满意度最高的是薪酬福利和就业保障;最低的是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和领导管理水平居中,说明目前的激励制度还有待完善。

(三)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1.年龄。年龄的差异会影响公务员的人生阅历,影响其内心需要。年龄对人际关系和薪酬福利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务员的需求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56岁以上的公务员需要得分均最低,尤其是人际关系;18~25岁的公务员最重视人际关系。其次是就业保障,将个人发展放在次要的地位,26~45岁的公务员最重视就业保障、人际关系和薪酬福利,其中36~45岁的公务员则对个人发展的期望较高,对领导管理水平的需求不高。

2.学历。学历层次直接影响公务员的精神层面,影响其对激励因素的态度和期望,尤其是在薪酬福利、工作环境、领导管理水平和个人发展上有显著差异,就业保障仍是公务员的第一需要。大专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各项需要的得分最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对人际关系、薪酬福利、领导管理水平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最强烈,视领导管理水平和个人发展无足轻重,本科学历的公务员对领导管理水平的需求度最低。

3.工资水平。不同工资地位的公务员生活质量的差异会影响其对激励因素的心理需求度,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随着工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需求度逐渐减弱,就业保障的需求度逐渐增强,仍是公务员的第一需要。工资最高和最低的公务员的需求度较高,都认为工作环境和薪酬福利较为重要,工资最高的公务员更看重个人发展,对就业保障、薪酬福利和领导管理水平的需求没有工资最低的公务员强烈,中等薪资的公务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低。

(四)激励因素感受程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公务员不仅对激励因素的心理需求有差异,在实际感受度上也不同(见表3所示)。

1.年龄。年龄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公务员对激励因素的需求方面,还会反映在其实际感受上。除了人际关系的感受度最好以外,年龄在其余各项激励因素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感受度较高的是36~55岁的公务员,56岁以上的公务员对就业保障最为满意;感受度最低的是18~25岁的公务员,其中薪酬福利低于平均水平;居中的是26~35岁的公务员。数据反映出国家机关内部的人际关系较为和谐,人才培养机制和上下级沟通体制仍需改进。

2.学历。学历层次不同的公务员在领导管理水平、就业保障、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际关系的感受度都最高,薪酬福利的感受度均最低。高中或中专学历与大学本科学历的公务员感受度较高,本科学历的公务员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度排序相对靠后。大专学历的公务员得分最低,尤其是薪酬福利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

3.工资水平。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心需求上,还表现在感受度的差异上,除了人际关系外其余五项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感受度与工资呈正比关系。工资最低的公务员在就业保障、薪酬福利、领导管理水平和个人发展上的感受度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薪酬福利;工资最高的公务员,感受度最高是工作环境;中等工资水平的公务员感受度最差的是个人发展。

三、问题讨论

(一)公务员需要结构的新特点

就业保障是公务员的第一需要,其次是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这与以往研究得到的知识型员工的主导需要依次为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和就业保障的结果略有不同。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务员更看重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使他们对工资福利寄予了厚望,现有人才培养体制和晋升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公务员对个人发展期望不高。

(二)公务员对激励因素的满意度较低

公务员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尤其是薪酬福利、就业保障和个人发展,但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公务员追求高生活品质的愿望与当前低工资水平相矛盾。近年来,制度改革和人才机制调整所导致的高就业压力也使公务员对就业保障的满意度降低,国家机关存在论资排辈和晋升指标不科学、工作缺乏挑战性等问题也限制了公务员能力的发挥和总体绩效的提高。制度改革必须重点改善这些满意度较低的方面。

(三)学历对需求结构及满足程度的影响

大专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学习与工作能力较强,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个人前途较有信心,发展需要也更为强烈,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公务员一般职级较低且多从事繁杂的工作,晋升的机会有限,对个人发展寄望不高。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及各种成人教育的蓬勃兴起,本科学历逐渐失去了耀眼的光环,该群体也不再把薪酬和工作环境作为就业的首选条件,满意度居中。

(四)年龄对需求结构及满足程度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务员的需求度逐渐降低,感受度却在增强。56岁以上的公务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并从工作中获得了长期回报,感受度最高。18~25岁的公务员刚踏入社会,极希望尽快建立人脉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站稳脚跟,至于薪酬和个人发展则是下一步的考虑,他们最重视就业保障和人际关系;26~45岁的公务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更渴望从事业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最重视就业保障和人际关系,认为目前的培训、晋升机制限制其个人发展。

(五)工资水平对需求结构及满足程度的影响

工资越高,公务员感受度也越好。工资最高的公务员承担的工作较为重要,能得到舒适的办公环境、稳定的工作保障等回报;工作的独立性使他们对人际关系不太看重。工资最低的公务员多从事繁重且协作性强的工作,较重视人际关系和薪酬福利,对渺茫的晋升机会感到不满;中等水平的公务员从事的工作较为琐碎,多是命令的执行者,自主性不高,对个人发展的满意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寥建桥,张士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1)

[2]李苑林,杨东辰.青年公务员需要特征及激励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7

[3]杨超,朱云.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4]唐加福.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5]陈志昌.知识工作者对激励因素偏好之研究.东吴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6]时云,王锐兰.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J].经济师.2008(7)

[7]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428

[8]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27

[9]俞文钊.管理心理学修订本.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278~282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公务员
篮球公务员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