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2009-01-25课题组

金融理论探索 2009年5期
关键词:素质大学生教育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必要性

1. 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我们在4所高校,对涉及经、管、文、法、理、工等23个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有创业愿望或正在自主创业的学生累计达69.7%,63%的学生在找工作与自主创业中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有很大的心理接受空间。51%的学生喜欢并读过很多与创业相关的杂志、人物传记,对创业有较高的认同感。调查结果还表明,在计算机、法律、财经、通信等专业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较高,与这些专业应用性较强,易于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有关。

2. 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协调要求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必须是多元化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适应大学生就业途径多元化的趋势,高校应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他们成功创业的基础。 调查显示,尽管许多大学生对创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基本接受,但是还没有形成理性的创业观念和行为, 主要表现在:(1)缺少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大学生普遍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项目的确定、产品的生产、市场的开拓到存在的风险把握不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2)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创业对于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综合性知识要求较高, 包括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许多大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学生在校期间多看重的是成绩的好坏、证书的多少,而对于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参与不多。(3)缺少创新精神与创新品质。大学生群体虽然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急功近利、习惯按照现成的经验去做,缺少必要的勇气、果断的决策力和承担风险的精神,团队意识不足,而这些恰恰是创业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出现上述状况,一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包当干部”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期间所经历的思想和认识上的转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社会舆论的偏好、习惯势力的认同,阻碍着大学生创业的欲望和激情。二是受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现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是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知识根底浅,使大学生在创业素质上产生缺陷,心理障碍增多,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创业技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高校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使自主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二、对于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1.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创业教育家杰佛里·蒂蒙斯教授认为:在20世纪最后20多年中,创业者们已经彻底改变了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经济。 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的创业一代创造的。在我国,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因此,牢固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多一种就业选择, 还可以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涉及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贴息等优惠政策已达22项。学校对于这些政策应宣讲到位,充分利用,让更多学生认识并接受创业教育,并在合适的时机开创自己的事业。

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在调查中发现,学科专业背景对大学生创业行业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效果,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并重,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转换为实践, 需要开发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和实践化;在课程内容上应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结构应当由相对独立的带有综合性的实体课程和渗透于各门科学文化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中的分科性非实体课程构成。同时注意开发暗含在校园文化中的隐形创业要素,从院系网页的建设到“跳骚市场”、后勤服务,无不隐藏着大量的创业教育内容和素材。

3.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怎样让大学生在获得创业感性认识的同时获得宝贵的创业经验,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值得探索并实施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要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集散地,不仅要提供场地,还应在政策导向、信息、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建立并扶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站,与钻研专业、服务企业、实践创业紧密结合,力求使部分工作站在学生毕业时成为较成熟的创业实体。同时,学校应引导学生在创业形式和方向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对创业教育的支持。

收稿日期:2009-05-27

基金项目:河北金融学院科研项目(x200727)

课题组成员:刘丽,金纪玲,李婧,魏博洋,安云芳。

猜你喜欢

素质大学生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