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师德建设的内涵及策略

2009-01-25王雅岚周竞学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建设

王雅岚 周竞学

一、师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

2007年8月3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的高度。他还阐述了人民教师肩负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明确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之魂的新的内涵。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强调调节的自觉性。一方面,教师职业的弹性很强,教师劳动的时空有很大的自由度,这种职业的弹性要求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又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这种示范性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学生面前,都要讲究社会公德。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意识上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时时处处都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调节自觉性特点的体现。

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高尚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无论是在何种公共场所都要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德,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在知识方面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为人处事上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性。

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所谓“深”,就是教师将道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所谓“广”,是指师德影响具有强烈的扩散效应,即教师将德育施加于学生,通过学生又扩散到学生家庭,进而扩散到整个社会;所谓“远”,是指教师师德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未来。

师德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总体要求。结合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和特点,有必要探讨师德建设的策略。

二、师德建设的策略

1.加强师德教育。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要培养高尚的师德必先从教育开始。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教师头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师德建设最重要的内容。要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对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师德教育。

2.加强师德宣传。舆论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它构成师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在环境,对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有重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2006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已故教授孟二东的女儿孟菲的回信中说,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挚爱、学习、研究、讲授、传承、诠释,躬行,这是对孟二冬一生的准确概况,也是对中国教师群体的生动描述。我们要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师德楷模,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通过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通过各种教育宣传活动,使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有了这种自觉、自愿的追求,必然会对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3.建立师德评价制度。师德建设需要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合理、有效、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并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要本着积极导向、以人为本、联系实际等原则,对教师从依法从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依法从教是师德的方向,敬业爱岗是师德的重点,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础。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效,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清出教师队伍。当然,师德考评要通过学校领导、学校督导小组、教师、学生的考评,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所有教师履行师德规范的情况;要通过由学校领导、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参加的师德督导小组,“师德建设”举报箱,“师德建设”热线电话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学校在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大力宣传与表彰的同时,要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重奖德才兼备的教师,对他们的职称职务晋升及出国进修等要优先考虑并给予政策倾斜,以达到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

4.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行为,必受外界推动力或吸引力的影响,这种吸引力或推动力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和吸收,产生出一种自动力,使个体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自动力越大,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亦然。当然,自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因素,但与推动力或吸引力之强度有关。因此,要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增强管理活力。师德建设引入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为师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内在动力。建立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一个激励标准,对激励的方向和强度作出规定;其次,对设定的激励标准进行广泛宣传,使之起到导向作用;再次,在检测评价基础上对先进行为给予激励。

5.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校内民主监督作用,激发和增强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的民主监督意识,自觉地关心和参与师德建设工程。要在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管理干部与教师之间,建立正常的民主监督关系,形成一种和谐的强有力的民主监督环境,以保证师德建设的有序进行。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和完善教学监督体系,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建立和健全师德督导制。有关领导要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第三,设立师德举报信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师德监督网页”,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完善道德形象,拓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应以思想建设为主,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师德建设规律,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才能使师德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责任编辑:王成]

猜你喜欢

师德职业道德建设
致良知与师德
寒露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