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

2009-01-25韩宝平张国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农村

高 东 韩宝平 张国柱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一所农林本科院校,建校50多年来始终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等各个环节,在学生中唱响到基层就(创)业的主旋律,积极引导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随着2009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束,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正式启动。在历经了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后,学校高度重视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总结经验、深思熟虑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2006年,学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全方位修订并从2007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对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再一次强化。针对2006级学生,学校提出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就业能力的强化,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打破传统观念对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按照农时规律、化整为零进行规划,非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保证毕业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前移至大三或大四的上半年时间,在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了解行业需要,确定就业意向,以便返校后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竞争力。

2010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引入社会评价体系,与公司合作,对毕业生进行基本就业能力、工作能力、知识满足度以及就业指导与求职服务有效性的相关调查,得到专业、系统、具有第三方公信力的就业水平评价,反馈人才市场对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变化,根据就业流向来改进职场文化的培养,在工作能力、知识需求和任职资格等方面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学校为响应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号召,专门为新农村建设招收农学(农作物管理与经营方向) 实践班和新农村建设定向生,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除正常的教学实习外,有一年时间被安置在各郊区县基层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教学的教师有乡镇的领导、农村致富的能手,也有农民企业家、公司老板等。2010年学校针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将同各区县紧密合作,按招生时的相关规定,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拓展国际交流办学领域,继续发挥就业实习基地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71个稳定的国内实习基地并积极在国外开辟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打造国际化的农业人才,现已在荷兰、美国建成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选派优秀学生交流学习,如2007年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波兰波兹南农业大学合作,输送了13名学生到波兹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第一届的3名学生已于2008年回国,其中2名学生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1名学生留波工作。通过组织出国留学生与在校生的交流,加强了出国留学的信息传播,增进了学生间传帮带的作用。

三、继续强化学生创业及服务农村的理念,以创业带就业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组织学生参加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启动。2008年5月,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教研室,主要开设了3门课程,现有教师10名,制定了《北京农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管理办法》。2008学年~2009学年,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申报并评选出49项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参加学生人数达216人;针对2006级学生,创业教育教研室开展了全覆盖式的创业意识培训,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已创业的师哥、师姐的公司。例如城乡发展学院2005级学生于洋以专业为基础,开创了自已的创业之路,创建了连锁花店和注册了“北京永春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等,于洋的创业经历对在校生有很大启发。学校还邀请了一些成功创业的学生和优秀校友回校现身说法,畅谈创业经历。

学校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召开北京农学院服务农村优秀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助理”。学校每年以扎根农村、基层创业并作出突出贡献为评选标准,评选出一批优秀毕业生,把他们邀请到学校讲述在农村工作的亲身事例和亲身感受,以此点燃在校生到农村就(创)业的热情,培养他们树立艰苦奋斗、服务农村的理念。

四、组织学生社团,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提倡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一次比赛以及到郊区农村深入实习一周。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党支部活动、红色 “1+1”活动以及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郊区农村,了解郊区农村的现状、发展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以此作为自已的学习动力,真正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增强了将来到基层就业的适应能力。

为了让学生尽早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在创业教育教研室的指导下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前程堂”等社团组织,尽可能多地吸纳学生成为社团成员。在创业教育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各种活动,针对2006级学生,早在大三就以社团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访学校优秀毕业生,学习成功就业经验、探求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渠道。

学校为开拓学生的视野,着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实现以赛带练的目的,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精心组织策划了学生主题活动月,主要以各种比赛为载体,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组培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青年创业大赛等。

五、转变毕业生家长的就业观念

针对2006级学生,学校早在他们入学时就召开了家长会。会上全面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及本专业前景,让家长了解到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今天,学生应如何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更加合理、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如何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理性面对就业,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才能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工作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使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使家长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由于北京农学院9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很多学生不急于就业,有业不就和就业困难并存,所以学校在学生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就开始组织召开2010届毕业生家长关于就业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和家长对学生就业工作所做的准备;召开家长就业政策说明会和就业情况通报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形势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促使不急于就业和有业不就的学生家长督促学生尽早就业。

学校为转变2006级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和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在每年举办的毕业生服务基层表彰大会上邀请2006级家长代表参会,一同感受毕业生在服务基层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学生锻炼成长的真实经历,激发家长的社会责任感,点燃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热情。

六、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技能培训,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

学校多年来通过政策、技能培训等举措积极引导、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学校先后完善了选拔过程中的择优、选优机制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激励机制,制定了《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奖励办法》和《北京农学院“村官‘十佳科技推广标兵”奖励办法》从政策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创)业。2005年~2009年学校共计为北京郊区县输送 “村官助理” 398名,其中研究生13名,本科生385名。

学校将结合村官助理的实际工作特点,邀请村官助理所在地的乡镇领导、村领导来校为他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召开新老“村官助理”座谈会;邀请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一线的专家教授对毕业生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总之,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创)业是北京农学院就业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不断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高东系该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雯】

猜你喜欢

毕业生基层农村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走基层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基层治理之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